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丘的意思、方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丘的解釋

古祭地祇之壇。《晉書·武帝紀》:“并圜丘、方丘於南北郊,二至之祀合於二郊。” 宋 王安石 《議郊祀壇制》:“天陽而動,地陰而靜,故祭於澤中之方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丘”是古代祭祀地神的方形祭壇,具有以下特點:

  1. 基本含義
    指古代用于祭祀地祇(地神)的方形祭壇,與祭天的圜丘(圓形)相對應。根據《晉書·武帝紀》記載,方丘通常位于都城南郊,冬至與夏至的祭祀活動分别在圜丘和方丘舉行。

  2. 形制與象征意義
    方丘為方形結構,象征"地方"之說,符合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其選址多在低窪的澤中,因《周禮》注疏提到"因下以事地,故于澤中",通過地理特征強化祭祀的陰陽屬性——地屬陰,故祭壇置于低處。

  3. 曆史記載
    宋代王安石在《議郊祀壇制》中強調:"天陽而動,地陰而靜,故祭于澤中之方丘",進一步闡釋了祭祀場所與自然屬性的關聯。晉代已形成南北郊分設圜丘、方丘的祭祀體系。

  4. 字義解析

    • 方:既指方形結構,也含正直、方位等引申義
    • 丘:原指土山,此處特指人工築造的祭祀高台

需查看完整文獻可參考《晉書》《周禮》注疏及王安石相關著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方和丘。 方這個字的部首是方塊,它有 4 個筆畫。丘的部首是山,它有 4 個筆畫。方丘一起組成的字有 8 個筆畫。 方丘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具有一些特殊的含義。在古代,方丘指的是皇帝在祭祀儀式上舉行的一個儀式場所,用來祭祀祖先和上天的。方丘通常是一個高丘,象征着天地之間的紐帶。 在繁體字中,“方丘”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古代漢字的寫法很複雜,與現代的字形有所不同。在古代,方字的寫法更加奇特,丘字的形狀也有所變化。然而,無論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方丘的意義都是相同的。 下面是一個關于方丘的例句:祖先的方丘供奉着他們的犧牲和貢獻。 一些與方丘相關的詞彙包括:祭祀、宗廟、朝拜、祖先等。這些詞語都與祭祀、儀式和宗教有關。 方丘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語并且具有特殊的意義。然而,與方丘相似的詞語有祭壇、廟宇,它們都是用于進行宗教活動和儀式的地方。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