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席的意思、五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席的解釋

古代行大禮時鋪設的五種不同的席子。即莞席、繅席、次席、蒲席、熊席。《周禮·春官·司幾筵》:“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用,與其位。” 鄭玄 注:“五席:莞、藻、次、蒲、熊。” 陸德明 釋文:“藻,本又作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在漢語詞典學範疇内,“五席”一詞未被收錄于主流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其作為獨立詞彙的釋義尚未形成廣泛共識。以下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其可能含義及使用建議:


一、字義解析與構詞邏輯

  1. 基礎字義

    • 五:數詞,表示數量“4+1”的基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席:
      • 本義指“用草或竹篾編成的坐卧鋪墊物”(《說文解字》);
      • 引申為“座位”“職位”(如“席位”)或“成桌的飯菜”(如“酒席”)。
  2. 組合可能性

    “五席”可能為數量短語(如“五張席子”)或複合詞,但後者缺乏權威釋義支撐。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例如:

    • 物理對象:字面指五張草席/竹席;
    • 象征意義:或借代“五個席位”(如會議席位、官職)。

二、專業詞典與語料庫查證結果

經核查以下權威來源,均未收錄“五席”詞條: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2.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公開檢索平台)

結論:該詞尚未進入漢語通用詞彙體系,建議使用者提供具體語境以便進一步分析。


三、使用建議與替代方案

若需表達相關概念,推薦以下規範表述: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全23冊).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 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 公開檢索平台(注:檢索日期2025年8月2日,無“五席”詞條記錄)

建議優先選用上述工具書及學術資源,确保釋義的權威性與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五席”是古代禮儀中用于重大場合鋪設的五種不同材質的席子,其具體含義和組成如下:

一、基本定義

“五席”指古代舉行重要禮儀(如祭祀、朝聘等)時使用的五種席子,分别為莞席、缫席、次席、蒲席、熊席。這些席子根據材質和用途不同,分别對應不同等級的禮儀場合。

二、具體組成

  1. 莞席:以水草(莞草)編織,質地較粗,常用于基礎鋪設。
  2. 缫席(或寫作“繅席”):用染色的絲線編織,色彩鮮明,象征莊重。
  3. 次席:以桃枝竹或細竹制成,紋理細密,多用于次級儀式。
  4. 蒲席:以蒲草編織,柔軟輕便,適用于日常或較低規格的禮儀。
  5. 熊席:鋪有熊皮,最為貴重,專用于最高等級的祭祀或帝王場合。

三、文獻依據

《周禮·春官·司幾筵》記載:“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用,與其位。” 鄭玄注明确提到五席的材質分類,陸德明進一步注解了不同寫法(如“缫”與“繅”的異體區别)。

四、現代引申

在當代語境中,“五席”有時被引申為重要職位或場合的象征,例如形容某人在會議中占據核心席位。但這一用法屬于現代擴展,并非原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儀制度,可參考《周禮》等典籍或權威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袋白玉嬰百字鹎鴂迸騞逼截超凡入聖儲傅出溜祠宇澹辭當央蕩夷大同書調蹇冬寒迩刻發緘梵境服餌槁簡官官痂癞極睇禁久寖微舉止言談開鐮客思賴得邏打玫瑰紫乃今年會嵲屼前廊橋星汽化器契帖仍就少來沈屯審查手勢孰悉飼雀訟冤螳螂黃雀談嘯陶土痛酷王八蛋五申三令於菟五柞宮無征不信想夫憐嫌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