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席的意思、五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席的解釋

古代行大禮時鋪設的五種不同的席子。即莞席、繅席、次席、蒲席、熊席。《周禮·春官·司幾筵》:“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用,與其位。” 鄭玄 注:“五席:莞、藻、次、蒲、熊。” 陸德明 釋文:“藻,本又作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席”是古代禮儀中用于重大場合鋪設的五種不同材質的席子,其具體含義和組成如下:

一、基本定義

“五席”指古代舉行重要禮儀(如祭祀、朝聘等)時使用的五種席子,分别為莞席、缫席、次席、蒲席、熊席。這些席子根據材質和用途不同,分别對應不同等級的禮儀場合。

二、具體組成

  1. 莞席:以水草(莞草)編織,質地較粗,常用于基礎鋪設。
  2. 缫席(或寫作“繅席”):用染色的絲線編織,色彩鮮明,象征莊重。
  3. 次席:以桃枝竹或細竹制成,紋理細密,多用于次級儀式。
  4. 蒲席:以蒲草編織,柔軟輕便,適用于日常或較低規格的禮儀。
  5. 熊席:鋪有熊皮,最為貴重,專用于最高等級的祭祀或帝王場合。

三、文獻依據

《周禮·春官·司幾筵》記載:“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用,與其位。” 鄭玄注明确提到五席的材質分類,陸德明進一步注解了不同寫法(如“缫”與“繅”的異體區别)。

四、現代引申

在當代語境中,“五席”有時被引申為重要職位或場合的象征,例如形容某人在會議中占據核心席位。但這一用法屬于現代擴展,并非原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儀制度,可參考《周禮》等典籍或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席(wǔ xí)的意思

《五席》是一個詞語,其意為“五個座位”或“五個位置”。這個詞通常用于表示某個團體或組織内部的高層職位或權力分配。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席》由“五”和“席”兩個字組成。其中,“五”是由“二”和“口”兩個部首構成,總計4個筆畫;“席”則由“巾”和“土”兩個部首構成,總計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五席》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一年》一書中,用以表達高層官員的職位。在繁體字中,詞語“五席”保持相同的拼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關于《五席》,其古代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實例。

例句

1. 這個組織的五席由五位資深成員擔任,他們負責決策和管理。

2. 在古代的宴會上,五席被留給了尊貴的客人。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三席、四席、六席、七席

近義詞:五位、五個職位

反義詞:零席、無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