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譏笑非議。 宋 梅堯臣 《送薛氏婦歸绛州》詩:“慎勿窺窗戶,慎勿輒笑毀。”
“笑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ào huǐ,其核心含義為“譏笑非議”,具體解釋如下:
指因嘲笑、譏諷而産生非議或貶損,通常用于描述因他人的譏笑而導緻的名譽或事物受損。例如,當一個人的言行被過度嘲笑時,可能會引發負面評價或破壞()。
部分解釋認為,“笑毀”可比喻事物因被嘲笑而走向失敗或被破壞,帶有因果關系的隱喻色彩()。例如:“當一個人自以為是真理的裁判,最終會被嘲笑毀滅”()。
“笑毀”結合了“嘲笑”的行為與“毀壞”的結果,既可用于描述具體的人際互動,也可延伸至抽象事物的貶損。其用法較為文雅,常見于文學或哲理性讨論中。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代詩句的完整背景,可參考相關詩詞解析或古籍注解()。
笑毀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它可以指一個人因為笑得太過分而毀掉自己的形象或尊嚴,也可以表示一個笑話、故事或情節非常搞笑、有趣。總之,笑毀是一個形容人或事物引人發笑的詞語。
笑毀由兩個部首組成:笑字的左邊是豎心部首,毀字的左邊是毛字頭部首。 笑字的筆畫數為10,其中母筆2畫,橫鈎筆1畫,橫折彎鈎筆1畫,提起筆1畫,豎筆1畫,彎鈎起筆1畫,豎耳朝左修2畫。
毀字的筆畫數為7,其中豎鈎筆1畫,橫筆1畫,撇筆1畫,橫筆2畫,捺筆1畫,點畫筆1畫。
笑毀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追溯,但可以推測出來。毀的意思是破壞、損毀,而笑則是發出聲音的動作。結合兩個字,笑毀可以解釋為因為笑得太過分而破壞或損毀了某些東西,有點類似于現代用語中的“笑壞了”。
笑毀的繁體字為「笑毀」,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的笑毀寫作「笑奐」,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笑字的左邊是豎心部首,奐字的左邊是大字頭部首。根據古代的書寫方式,筆畫數可能有所不同。
1. 他的尴尬笑容笑毀了他在公司的形象。 2. 這個笑話真是太搞笑了,簡直笑毀了我的肚子。 3. 他的才藝表演實在是太有趣了,笑毀了整個觀衆。
笑話、笑容、笑聲、笑場、笑噴
可笑、好笑、滑稽、逗樂
嚴肅、沉重、憂愁、悲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