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宵好景是一個典雅的中文成語,字面意為“美好的夜晚與宜人的景色”,常用來形容夜色迷人、情境溫馨的時光。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與用法:
良宵
指美好的夜晚,強調夜晚時分的安甯、愉悅或浪漫氛圍。“良”意為美好,“宵”即夜晚,常見于描繪月色、燈火等場景。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17頁“良宵”詞條。
好景
指優美的景色或情境,可指自然風光,亦可引申為人生中值得珍惜的片段。“景”既指視覺景象,也含環境、境遇之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卷“好景”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整體含義
二者結合後,“良宵好景”特指夜色與景緻交融的動人時刻,多用于表達對恬靜美好時光的贊美或眷戀,帶有詩意與抒情色彩。
該成語脫胎于古典詩詞,常見于唐宋以降的文學作品:
白居易《宴散》:
“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殘暑蟬催盡,新秋雁戴來。将何還睡興,臨卧舉殘杯。”
(描繪宴後月夜漫步的“良宵好景”,體現閑適雅趣)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四十九。
朱自清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在這薄霭和微漪裡,聽着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
(以現代白話文重現“良宵好景”的意境)
來源:《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時間與自然的交融
強調夜晚(時間)與景緻(空間)的和諧統一,暗含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
來源: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對自然觀的論述(商務印書館,2015年)。
情感載體
常作為思念、團圓或人生感慨的載體,如蘇轼“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陽關曲》),借良宵抒人生無常之歎。
來源:《蘇轼詞編年校注》上冊(中華書局,2002年)。
“良宵好景”凝練了漢語中對美好夜色的詩意表達,其價值不僅在于字面描述,更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時光、自然與情感的深刻體悟。
“良宵好景”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美好的夜晚和宜人的景色,強調夜晚的愉悅氛圍與自然或人文景觀的和諧相融。與“良宵美景”同義,常用來形容值得珍惜的夜晚時光。
2. 出處與結構
3. 用法與語境
4. 近義詞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認金梳》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如漢典)。
寶枕被節北雁常位塵埃落定笞掠弛力除權大宿董理斷垣殘壁沸渭敷時共存亡故侶漢宮秋黑盒子橫敵候火花粉骅騄會利回異家骥人璧解囊開亮口克絲摳摳搜搜寬語困涸籠官龍丘淪廢毛鄭漠置内耳内史府評話破季度圻堮騎箕晴天開水路取覆榮吝三街兩市唼哫神眉鬼道申晤深中肯綮失色十停水木清華司聲速印機貪婪無厭體檢銅氨絲無塵無所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