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catamite] 本指健美男子,後引申為男妾,男寵人
[臧質]納面首生口,不以送台,免官。——《宋書·臧質傳》
(1).面部;頭臉。《太平廣記》卷三六八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劉玄》:“日暮,忽見一著烏袴褶來取火,面首無七孔,面莽黨然。” 明 陳子龍 《仙都山記》:“ 東山 之上,有二峰卓立,一頎而直,一短而傴,皆有面首,曰 媍姑峰 。”
(2).容顔;面貌。《賢愚經·師質子摩頭羅世質品》:“時 師質 婦,便覺有娠,日月已足,生一男兒,面首端正,世之少雙。” 唐 寒山 《詩》之四三:“二人同老少,一種好面首。”《醉醒石》第八回:“﹝ 王勤 ﹞到十四五,面首兒好,也先了孌童之數。”
(3).指姣美的男子。《宋書·臧質傳》:“﹝ 臧質 ﹞坐前伐 蠻 ,枉殺隊主 嚴祖 ,又納面首生口,不以送臺,免官。”《南齊書·倖臣傳·茹法亮》:“﹝ 宋孝武帝 ﹞校獵 江 右,選白衣左右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從至 南州 。”
(4).“ 面首左右 ”的省稱。亦泛指供貴婦人玩弄的美男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顔氏》:“而生平不孕,遂出貲購妾。謂生曰:‘凡人置身通顯,則買姬媵以自奉;我宦迹十年,猶一身耳。君何福澤,坐享佳麗?’生曰:‘面首三十人,請卿自置耳。’相傳為笑。” 清 感惺 《斷頭台》第四出:“奴家為一國母儀,萬人瞻仰……置一班的面首,選幾輩的男嬪,也是不為太過的。” 曹禺 《日出·登場人物》:“ 胡四 --一個遊手好閑的‘面首’,二十七歲。”
(5).指女伎;情婦。《新唐書·酷吏傳·來俊臣》:“以官戶無面首,聞 吐蕃 酋 阿史那斛瑟羅 有婢善歌舞,令其黨告以謀反,而求其婢。” ********* 《<科學與人生觀>序》:“他若生在 意大利 ,會以多獲面首誇示其群。”
(6).指書法的面目。 唐 窦臮 《述書賦下》:“餘稽古而翫能,因假能而有説,匪徒姓名記録,面首超越,相質披文,虛空歲月者矣。”
(7).謂當面自陳罪狀。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谏》:“ 韋處厚 從容奏曰:‘臣有大罪,伏乞面首。’”
“面首”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曆史演變和不同語境綜合理解,具體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本義與引申義 該詞原指容貌俊美的男子,由“面”(面容)和“首”(頭發)組合而成,強調外貌特征。後引申為古代貴族女性蓄養的男寵或男妾,如《宋書》記載南朝劉宋山陰公主向皇帝索要30名面首的典故,成為該詞最著名的曆史用例。
二、語義擴展
三、詞源争議 有學者認為“首”指頭發暗示腎氣旺盛,與男寵身份關聯;也有觀點認為“面首”本為中性詞,因曆史事件被賦予貶義色彩。
需注意: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讨論,日常使用易引發歧義。部分低權威網頁提及“權臣”等含義(如),屬于錯誤引申,需以權威典籍記載為準。
面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臉部的前部分。
面首這個詞的部首是面,共計11個筆畫。
面首這個詞是由面和首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面表示臉部,首表示頭部,合在一起表示臉部的前部分。
面首的繁體字是「麵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面首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這些變化通常是在字形上的微調,而不會改變其基本意義。
1. 他的面首黑漆漆的,看不清楚表情。
2. 她的面首潔白如玉,容光煥發。
面目(指臉部的模樣)、首領(指領導者)、首席(指最高級别的)。
面部、臉部。
背首、背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