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瓜熟之時。指七月。《左傳·莊公八年》:“ 齊侯 使 連稱 、 管至父 戍 葵丘 。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史記·齊太公世家》:“瓜時而往。”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瓜時,七月。” 明 董斯張 《廣博物志·草木·瓜》:“ 鄭灼 字 茂昭 ,勵志好學,多苦心熱,若瓜時輒偃卧、以瓜鎮心,起便讀誦,其篤志如此。”
(2).借指任職期滿。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聞君戍 靈關 ,瓜時猶未還。”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瓜時猶旅寓,萍泛苦夤緣。” 宋 楊萬裡 《齋房戲題》詩:“醉鄉無日不瓜時,書囿何朝無菜色。”參見“ 瓜代 ”。
(3).瓜一年一熟,故又以“瓜時”代年。 唐 西門元佐 《宮闱令西門珍墓志》:“凡積星歲,踰十瓜時。”
“瓜時”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任職期滿待交替”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瓜時(guā shí)指任職期滿等待交接的時期。
該詞源于《左傳·莊公八年》中“瓜時而代”的典故:春秋時,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戍守葵丘,約定次年瓜熟時派人替換(“及瓜而代”)。後遂以“瓜時”指代官吏任職期滿換人的日期。
任期屆滿
指官員或職務的固定任期結束,需由他人接替。
例:清代詩人黃遵憲《罷美國留學生感賦》中“瓜時正值暑,飄輪航濟渎”即用此意。
代指戍邊或外派期限
因典故與戍守相關,後也引申為軍士駐防、使臣出訪等任務的約定換崗時間。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瓜時”詞條,釋義為:“指任職期滿換人之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987頁。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引用《左傳》典故,強調其本義為“及瓜而代”的縮略,特指“官吏任期屆滿”。
來源:《辭源》第三冊,第2311頁。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注解:“瓜時,即‘瓜代之期’,指替換任職者的時間。”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512頁。
現代漢語中,“瓜時”屬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研究或公文語境,日常使用較少。其衍生詞“瓜代”更活躍,如“瓜代之約”(交接承諾)、“瓜期已至”(任期結束)。
因“瓜時”為古語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表述中,可直接用“任期屆滿”“換崗時間”等替代,避免歧義。
參考資料:
“瓜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本義指瓜類成熟的時節,即農曆七月。這一含義源自古代農業社會對季節的觀察,如《左傳·莊公八年》記載齊侯戍邊時提到“瓜時而往,及瓜而代”,說明七月是瓜熟之際,也作為時間節點。
代指任職期滿
因古代官員任期常以一年為周期(瓜一年一熟),故“瓜時”被引申為任期結束。例如唐代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中“瓜時猶旅寓”,即表達任職期滿仍漂泊的感慨。
泛指時間或年份
因瓜每年成熟一次,“瓜時”也可代指一年,如唐代墓志銘中“踰十瓜時”即指超過十年。
該詞既保留自然時序的本義,又通過曆史典故發展出人事更疊、時間周期的象征意義,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文化融合性。
白蚶辯對辯富别開一格冰晖冰惕不崇朝趁市車瓦大相國寺谛定禘祭杜隙防微恩實耳視目食鵝腿子發蒙振落發明創造凡爾賽和約芳餌國賓館古文觀止合願訇豁藠頭燋秃姐兒們介質驚惶失措金階金镞箭酒瘋子箕箒裾裾舉疏苛征斂持六鹢龍姿鳳采爐頭昧沒媚寝錳鋼排戶砰通起末懃瘁權謀喪假颯爽剩肯生哭人伸剖首過鎖子五臣吳石鎢絲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