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瓜熟之時。指七月。《左傳·莊公八年》:“ 齊侯 使 連稱 、 管至父 戍 葵丘 。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史記·齊太公世家》:“瓜時而往。”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瓜時,七月。” 明 董斯張 《廣博物志·草木·瓜》:“ 鄭灼 字 茂昭 ,勵志好學,多苦心熱,若瓜時輒偃卧、以瓜鎮心,起便讀誦,其篤志如此。”
(2).借指任職期滿。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聞君戍 靈關 ,瓜時猶未還。”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瓜時猶旅寓,萍泛苦夤緣。” 宋 楊萬裡 《齋房戲題》詩:“醉鄉無日不瓜時,書囿何朝無菜色。”參見“ 瓜代 ”。
(3).瓜一年一熟,故又以“瓜時”代年。 唐 西門元佐 《宮闱令西門珍墓志》:“凡積星歲,踰十瓜時。”
“瓜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本義指瓜類成熟的時節,即農曆七月。這一含義源自古代農業社會對季節的觀察,如《左傳·莊公八年》記載齊侯戍邊時提到“瓜時而往,及瓜而代”,說明七月是瓜熟之際,也作為時間節點。
代指任職期滿
因古代官員任期常以一年為周期(瓜一年一熟),故“瓜時”被引申為任期結束。例如唐代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中“瓜時猶旅寓”,即表達任職期滿仍漂泊的感慨。
泛指時間或年份
因瓜每年成熟一次,“瓜時”也可代指一年,如唐代墓志銘中“踰十瓜時”即指超過十年。
該詞既保留自然時序的本義,又通過曆史典故發展出人事更疊、時間周期的象征意義,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文化融合性。
《瓜時》是指瓜類蔬菜成熟的季節或時間段。在這個時期,各種瓜類蔬菜如西瓜、南瓜、黃瓜等都會進入最佳成熟期,味道鮮美可口。
《瓜時》這個詞可以根據部首進行拆分,首部是瓜,部首是瓜。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瓜時》一詞源于古代農耕社會的農時觀念。農民們觀察大自然的變化,發現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裡,瓜類蔬菜能夠達到理想的成熟狀态,故将其稱為《瓜時》。
《瓜時》的繁體字為「瓜時」。
在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瓜時》一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但基本上保持原義不變。
1. 每年夏天的《瓜時》,我都會買一些新鮮的西瓜。
2. 他喜歡在《瓜時》去采摘南瓜。
瓜果、時光、豐收、味道、鮮美
時節、成熟期
非瓜時、淡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