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戽鬥的意思、戽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戽鬥的解釋

[bailing bucket] 形狀似鬥,用于汲水灌田的老式農具

詳細解釋

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鬥,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亦有中間裝把供一人使用的。 宋 陸遊 《喜雨》詩:“水車罷踏戽鬥藏,家家買酒歌時康。”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七:“戽鬥,挹水器也……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車,當旱之際,乃用戽鬥。控以雙綆,兩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龍船﹞順流而折,謂‘打招’。一招水如濺珠,中置戽鬥戽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戽鬥”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農具定義
戽鬥是中國傳統灌溉農具,主要用于低水位區域的汲水灌溉。其結構特點包括:

  1. 材質與形态:多用竹篾、藤條或柳條編織成鬥狀容器,兩側系長繩(部分版本中間裝木柄供單人操作)。
  2. 使用方式:兩人對站拉繩協同汲水,或單人持柄舀水,適用于水岸較低、無法安置水車的場景。
  3. 曆史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元代,《王桢農書》描述其為“挹水器”,北方起源後逐漸傳入南方(注:該來源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二、引申含義
在方言或非正式語境中,戽鬥被借喻形容下颚前突的面部特征(俗稱“地包天”),如台灣藝人陳為民的下巴形态常被舉例。該用法帶有口語化色彩,非專業醫學術語。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戽鬥

戽鬥(hù dòu)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部首為戈,右邊部首為鬥。它由8個筆畫組成,屬于繁體字。

來源

《戽鬥》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意為“阻擋、攔截”。在古代常用來形容兩個人互相厮殺不相讓的場面。

繁體

《戽鬥》的繁體字為「戶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戽鬥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具體為「戸鬥」。

例句

他們兩個人在激烈的戽鬥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組詞

戽鬥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戽鬥不休」,意為争執激烈,不停止。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搏鬥」、「厮殺」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選「和諧」、「和平」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