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春官的意思、春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春官的解釋

(1).古官名。 颛顼氏 時五官之一,為木正。見 賈公彥 《〈周禮正義〉序》《左傳·昭公十七年》 漢 服虔 注。又為《周禮》六官之一,掌禮法、祭祀。見《周禮·天官·小宰》。 唐 、 宋 、 明 、 清 司天官屬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 明太祖 立春夏秋冬官,謂之四輔。見《舊唐書·職官志二》《宋史·律曆志》《明史·安然傳》

(2). 唐 光宅 年間曾改禮部為春官,後“春官”遂為禮部的别稱。 唐 杜甫 《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詩:“天老書題目,春官驗讨論。” 唐 皎然 《兵後送姚太祝赴選》詩:“名動春官籍,翩翩才少儔。” 明 歸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既一再試春官不利,則自叱而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俺若不去呵,又怕他新錚錚春官匣印,硬選入秋宮院門。”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五:“九上春官不第,鍵戶箸書,足不入城市。”

(3).舊俗在迎春儀式中扮演導牛者的角色。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迎春社火》:“次日打春,官給身錢二十七文,賞春官通書十本。” 清 李聲振 《百戲竹枝詞·春官序》:“﹝春官﹞以秃人扮之,冠帶而倒騎牛背,亦笑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春官是中國古代職官稱謂,具有多重曆史内涵與文化意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周禮職官體系中的核心職能

春官源自《周禮·春官宗伯》,為西周六官之一,掌邦禮、典樂與祭祀,統領大宗伯、小宗伯等官職,負責吉禮(祭祀)、兇禮(喪葬)、賓禮(外交)、軍禮(軍事)、嘉禮(婚冠)等五禮制度,同時管理樂舞、蔔筮、曆法等事務。其職能體現古代"以禮治國"的政治理念,是維系宗法制度的核心機構 。

二、唐代官制的禮部代稱

唐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曾改禮部為"春官",禮部尚書稱"春官尚書"。此名稱沿用至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後複舊制。這一變革反映唐代對周禮制度的尊崇與仿古傾向,成為禮部的曆史别稱 。

三、明清時期的禮部雅稱

明清文人常以"春官"雅指禮部及其官員。例如禮部尚書稱"春卿",禮部侍郎稱"少春官",因禮部職掌科舉、禮儀、外交等事務,與周禮春官職能相承,故成為士大夫階層的通用代稱 。

四、天文曆法領域的引申

因周禮春官轄屬"馮相氏""保章氏"等掌天文曆法之職,後世亦将司天監、欽天監官員泛稱為"春官",如《宋史·職官志》載司天監"掌察天文祥異",延續春官觀測天象的職能傳統 。

五、文學意象中的春神象征

在詩詞歌賦中,"春官"被賦予神話色彩,指代司春之神。如《楚辭》體系中的"句芒"為木神兼春神,後世文學常以"春官"隱喻春季萬物生發的自然力量,形成"春官催百卉"等典型意象 。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舊唐書·職官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修訂本)
  3. 《明史·職官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萬曆刊本)
  4. 《宋會要輯稿·職官》(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5. 《楚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箋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春官”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古代官職名稱

    • 颛顼時期:春官是“五官”之一,負責木正(掌管農業與季節)。
    • 周代:為《周禮》六官之一,由大宗伯統領,主管禮制、祭祀、曆法等,下設肆師、大司樂等職。
    • 北周至明清:司天監(掌管天文曆法)下設春官正,與夏、秋、冬官正并列。
  2. 禮部的别稱
    唐代武則天改禮部為“春官”,後世沿用為禮部代稱。例如杜甫詩句“春官驗讨論”即指禮部官員審核科舉文章。

  3. 迎春儀式角色
    明清民俗中,“春官”指迎春活動中的導牛者,常由秃頭之人扮演,倒騎牛背,象征春耕開始。

  4. 引申含義(成語)
    現代詞典中,“春官”被引申為“官員職位不穩定”的比喻,源自其古代職能與季節更替的關聯。

春官的核心含義與禮制、農業相關,曆史演變中逐漸擴展出代稱禮部、民俗角色等意義。需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理解其指代。

别人正在浏覽...

拔和半波半日币錦草蛇灰線成績摧壞登座定當地獄地重東籬樂府鳳皇爵風旨富春阜積高進個人股官邸桂枝片玉黃腸題湊呼洶簡驗揀閲嚼民結驷列騎介雅旌録驚人進可替不摎流卷然科倫坡可作騉駼磊疊撩清露天通事鹵瀉慢走沒鏊頭門不夜扃名諱難止餪生牌牓棄暗投明峭澀傾下人精日元少校噬齧水倉踏看袒哭徒禦巍冠微笑無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