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部判的意思、部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部判的解釋

分别判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以緻山中虎狼食人,川中波濤溺人,有冥數不該不行分别,誤傷性命的,多一一詰責,據案部判。隨人善惡細微,各彰報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部判"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獨立收錄的常見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及古代文獻用例綜合理解:


一、單字釋義

    • 核心義:統屬、分門别類。《說文解字》:"部,天水狄部。" 引申為官署機構(如六部)、分類單位(如部首)。
    • 文獻例證:

      《漢書·藝文志》:"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指典籍分類)

    • 核心義:分開、裁決。《說文解字》:"判,分也。" 特指司法裁決(如審判)或文書籤署(如判書)。
    • 文獻例證:

      《周禮·秋官·朝士》:"凡有責者,有判書以治則聽。"(鄭玄注:"判,半分而合者。")


二、複合詞解析

"部判"屬文言複合結構,多見于古代公文語境:


三、近義辨析

  1. 部議:指官府集體商議決策(如《明史·職官志》:"凡大事廷議,部議")。
  2. 部斷:強調官署的最終裁決(如《清會典·刑部》:"罪至死者,部斷具奏")。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未單列"部判",但收錄"部"的"官署分類"義(第10卷,第106頁)及"判"的"裁決"義(第2卷,第614頁)[商務印書館,2020]。
  2. 《古代漢語詞典》:"判"條引《國語·晉語》"中判而複合"注:"判,分也。"(中華書局,2014)
  3. 《唐六典》研究:賴瑞和《唐代中層文官》詳述唐代刑部"部判"流程(中華書局,2008)。

結論:"部判"屬古漢語行政司法術語,指官府依職權對事務的分類審理與裁決,現代漢語已罕用。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如《唐律疏議》《明清檔案》中的官署裁決文書。

網絡擴展解釋

“部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分别判處,主要用于司法或案件處理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該詞由“部”(意為分類、分門别類)和“判”(判決、裁定)組成,指根據案件性質或涉案人員的不同情況,進行區别對待的判決。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提到:“據案部判,隨人善惡細微,各彰報應”,即根據具體情節分别裁定。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司法文書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對複雜案件的分項審理或差異化處理。例如涉及多人犯罪時,根據罪行輕重、責任主次進行分别量刑。

  3. 常見誤讀
    需注意與“部首”概念區分。錯誤地将“部判”解釋為漢字部首分類,實為混淆了“部”字的其他含義。正确含義應始終圍繞司法判決展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術語或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等古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抱疚卑立褊量别變弊梗比校丑婆子楚江萍出缺單文孤證釣矶地土蛇鬥勇發外飛鴻官桂海水桑田唬吓嘉觞擊鼓金庭楷書匡剌來不得淚臉論刑綠蔭錨地暝蒙母昆納貢稱臣撚梢子弄神弄鬼遷附遷诏旂常怯頭怯腦起力輕諾芹宮窮幕啟塞趣風羣處三珠山魑盛道時勢虱症疏宗宿舂跆拳道田中女條令托跋為山九仞,功虧一篑窩工無端生事铦鈎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