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檀弓上》:“ 孔子 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 将死時作此歌,自稱“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 泰山 崩塌。後用來比喻衆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作悼辭。 葉聖陶 《鄉裡善人》:“學人文人同聲哀悼,‘ 泰山 其頹,哲人其萎’的成語,在祭文挽聯哀詩中隨處露臉。”亦省作“ 泰山頽 ”。 唐 王灣 《哭補阙亡友綦毋學士》詩:“泣為 洹水 化,歎作 泰山 頽。”
“泰山其頽”是一個源自《禮記·檀弓上》的成語,本義為“泰山崩塌”,後演變為對德高望重者逝世的哀悼之辭。以下是詳細解析:
出自《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臨終前作歌:“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以“泰山崩塌”暗喻自身将逝,表達對生命終結的感慨。
《泰山其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即使是偉大的事物也可能衰敗。下面将介紹該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泰山其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泰(氵/3畫)山(山/3畫)其(兮/4畫)頽(頁/18畫)。
《泰山其頽》出自《左傳·襄公十五年》:“泰山其頽乎?其變與?”意為:“泰山會塌陷嗎?變化是什麼?”形容事物即使偉大也有可能腐朽、發生變化。
《泰山其頽》的繁體字為「太山其墜」。
古代常用的寫法是「泰山其墜」。
1. 這個帝國的威嚴看似堅不可摧,但泰山其頽,總會有衰敗的一天。
2. 從曆史的長河中可以看到,無論多麼興盛的王朝,泰山其頽的道理永遠不變。
泰山,泰然,泰然自若,山水,山峰。
偉大的事物可能衰敗,事物的興衰沒有絕對的固定。
萬物無常,事物的發展可能逐漸變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