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直的意思、切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直的解釋

切磋相正。《爾雅·釋訓》:“丁丁嚶嚶,相切直也。” 郭璞 注:“朋友切磋相正。” 漢 徐幹 《中論·貴驗》:“言朋友之義,務在切直以升於善道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策秀才文》之三:“日伏青蒲,罕能切直。”

懇切率直。《史記·田叔列傳》:“切直廉平, 趙王 賢之。” 唐 陳子昂 《谏靈駕入京書》:“臣聞明主不惡切直之言以納忠。” 明 劉基 《<犁眉公集>序》:“其志忠,故其辭感激而切直。”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一次大失敗》:“ 崔駰 在 東漢 和帝 時為大将軍 窦憲 的主簿,由于切直,為 憲 所疏遠,使出為 樂浪郡 的 長岑 縣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切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與演變

  1. 核心含義
    “切直”由“切”(意為明确、懇切)和“直”(意為坦率、直接)組合而成,表示言辭或行為直率、不拐彎抹角。現代多形容為人坦蕩真誠,如“切直之言”()。

  2. 古籍中的雙重含義

    • 切磋相正:源自《爾雅·釋訓》“丁丁嚶嚶,相切直也”,指朋友間互相批評指正以求進步()。
    • 懇切率直:如《史記》記載“切直廉平”,唐代陳子昂《谏靈駕入京書》提到“切直之言”,均強調态度真誠坦蕩()。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1. 日常語境
    多用于描述真誠的交流,如“交友以誠相待,多說切直話”()。

  2. 文學與曆史語境
    常見于谏言、書信等正式場合,例如南朝任昉《策秀才文》批評“罕能切直”,明代劉基以“感激而切直”形容文風()。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可參考《中論》《史記》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切直

《切直》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割斷或切割物體時保持刀鋒直直向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成兩個字,左邊是“刀”字旁,右邊是“直”字。

它的部首是刀(刂),刀屬于刀劍類的常用偏旁。它的總筆畫數為7。

來源

《切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刀割過程。當切割物體時,刀要保持直直地向下,以确保切口平整。

繁體

《切直》的繁體字是「切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切直」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用一把鋒利的刀切直了蘋果。

2. 廚師在切直蔬菜時非常熟練。

組詞

切割、割斷、刀鋒、直直、直線

近義詞

切割、割斷、劈開

反義詞

曲線、彎曲、彎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