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時間顧及;來不及。 漢 揚雄 《羽獵賦》:“立君臣之節,崇賢聖之業。未遑苑囿之麗、遊獵之靡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爰至有 漢 ,運接燔書, 高祖 尚武,戲儒簡學,雖禮律草創,詩書未遑。”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辛丑二宗伯》:“ 沉某 父子,嘗從大夫之後,偶因出遊,未遑趨避,而衷甲之士,奮呼羣起,幾不獲生焉。” 清 魏源 《客懷》詩:“勞勞啼夜烏,夜靜未遑息。” ********* 《敬告同鄉書》:“今二子之逋逃外國而倡保皇會也,其感恩圖報之未遑,豈尚有他哉?”
“未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表示“沒有時間或機會去做某事”,強調因忙碌、無暇顧及或客觀條件限制而未能完成某動作。例如:“未遑啟視”指匆忙中來不及打開查看。
結構分析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達,常見于古代文獻和現代仿古文體。例如:
近義詞與反義詞
現代應用示例
可用于描述現代生活場景,如:“近日工作繁重,未遑與友相聚。”
提示: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表達,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意思:《未遑》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閑暇去做某事”,也表示時間緊迫或忙于其他事務而無法抽出時間。
部首和筆畫:《未遑》由“日”(部首:日)和“衣”(部首:衣)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這個成語源自《尚書·禹貢》:“司寇尚父、鹹假未遑,請益方”。意思是司寇尚父的事務繁忙,沒有閑暇去請益于方士。
繁體:《未遑》的繁體字為「未曠」。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會把“月”字代替成“⺝”作為替代字的寫法,所以《未遑》有時會寫成「⺝衣」。
例句:
近義詞:沒有閑暇、無暇
反義詞:有閑、有空
組詞:未雨綢缪、未蔔先知、未老先衰、未定之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