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線篋”。盛線用的紙夾。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老皇命駕北内》:“先是 嶽甫 嘗上書 孝宗 ,請恢復,不報。 謝 娶 孫氏 。 孫 已死, 謝 發其線篋,乃 謝 所上書副本也。”
“綫箧”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結構與讀音
詞義解析
文化背景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四朝聞見錄》等宋代史料或專業辭書。
《綫箧》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綫和箧兩個字。
綫的部首是糸(糸),總共有8個筆畫。
箧的部首是⺮(竹),總共有14個筆畫。
綫代表線,箧代表木質的箱子。綫箧一詞源于古代文獻對于裝線的箱子的描述。在古代,人們将線繞線上箧上,以便儲存和保管。
綫箧的繁體為「綫篋」。
古時候,綫的寫法為「線」,箧的寫法為「篋」。
1. 她将針線放入綫箧中,以備不時之需。
2. 我們家的綫箧已經放滿了五顔六色的線。
線球、線團、線帶、線囊、線包。
線盒、線箱、線筐。
綫箧暫無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