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黃金與珠玉。珍寶的通稱。《左傳·襄公五年》:“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 唐 杜甫 《黃河》詩之二:“願驅衆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2).比喻珍貴和美好。《詩·小雅·白駒》:“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晉 葛洪 《抱樸子·鈞世》:“是以古書雖質樸,而俗儒謂之堕於天也。今文雖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礫也。” 唐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嬌梨》第八回:“ 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見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釋手。’”
“金玉”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 y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本義
指黃金與珠玉,泛指珍寶。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五年》:“無藏金玉,無重器備”,強調金玉作為貴重物品的屬性。
比喻義
引申為珍貴、美好 的事物或品質。例如《詩經·小雅》中“毋金玉爾音”,比喻言辭珍貴;又如“金玉良言”形容有價值的勸告。
成語典故
文學引用
唐代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中“仰聆金玉章”,以“金玉”贊美詩文的精妙。
現代漢語中,“金玉”多用于成語或書面表達,如“金玉良言”強調建議的珍貴性,“金玉滿堂”祝福富貴吉祥。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成語及現代用法,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相關詞典或文獻來源。
《金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貴重而珍貴的物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質優良、才能出衆。
《金玉》的拆分部首是分别是《钅》和《王》。
《金》共有8個筆畫,拆分後的部首是《钅》,讀音為“jīn”。
《玉》共有6個筆畫,拆分後的部首是《王》,讀音為“yù”。
《金玉》的出處始自《管子·牧民》:“使人得志于處所為金玉之惠,為地利也。”意思是指讓人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中發揮才能,就好像得到了金玉一樣的寶貴恩惠。
繁體字“金”寫作「金」,繁體字“玉”寫作「玉」,與簡體字寫法無異。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繁體字“金”在古代寫作「釒」,繁體字“玉”在古代寫作「王」。
他展示出的優秀才華和高尚品格是真正的金玉,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家庭珍藏的古董寶物如同一枚金玉,價值連城。
金銀、黃金、玉石、金質、珠玉。
寶貴、珍貴、寶物、貴重。
平凡、普通、不值一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