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察之士。《莊子·徐無鬼》:“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談説之序則不樂,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皆囿於物者也。”《韓非子·八說》:“察士然後能知之,不可以為令,夫民不盡察。”
(2).特指名辯家。《呂氏春秋·不屈》:“六曰察士以為得道則未也。雖然,其應物也,辭難窮矣。” 陳奇猷 校釋:“察士者,指名辯家言也。”
“察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明察之士
指具有敏銳洞察力、善于觀察分析的人。例如《莊子·徐無鬼》提到:“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強調這類人因明辨事理而追求邏輯嚴謹的讨論。
名辯家
特指古代擅長辯論、邏輯分析的思想家或學者。《呂氏春秋·不屈》中提及:“察士以為得道則未也”,暗示這類人重視言辭與思辨。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現代較少使用。例如描述曆史人物時,可用“察士”強調其明察秋毫或善辯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韓非子》等典籍原文。
察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察”和“士”兩個字組成。
組詞:察察為明、察覺、察言觀色、觀察士兵。。。
近義詞:明察、深察、細察
反義詞:糊塗、不察、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