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卡奔塔利亞灣的意思、卡奔塔利亞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卡奔塔利亞灣的解釋

澳大利亞北部最大的海灣。是阿拉弗拉海的支海。面積699萬平方千米。

專業解析

卡奔塔利亞灣(Gulf of Carpentaria)是位于澳大利亞北部阿拉弗拉海與珊瑚海之間的一個大型淺水海灣,其名稱及地理含義解析如下:

一、詞源釋義

“卡奔塔利亞”為音譯名,源于荷蘭航海家彼得·卡奔塔(Pieter Carpentier)的姓氏。162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卡奔塔派遣探險家揚·卡爾斯滕松(Jan Carstenszoon)考察該海域,後以總督姓氏命名此海灣。漢語譯名嚴格遵循音譯規則,“灣”字明确其地理屬性(三面環陸的海域)。

二、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

    介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與北領地之間,南緯10°–16°,東經137°–142°,北接阿拉弗拉海,經托雷斯海峽連通珊瑚海。

  2. 地質與水文
    • 世界最大淺水海灣之一,平均水深55米,最深僅82米;
    • 海底為新生代沉積層,沿岸多紅樹林沼澤與沙灘;
    • 潮汐落差可達3.7米,顯著影響沿岸生态系統。

三、命名背景

17世紀荷蘭殖民擴張時期,歐洲探險家首次系統測繪澳大利亞北部海岸。卡奔塔作為東印度公司總督,主導了此次航海活動,海灣因此得名。該命名于1818年被英國航海家菲利普·帕克·金(Philip Parker King)正式标注于官方海圖。


權威參考資料

  1. 《世界地名譯名詞典》(中國地名委員會編),商務印書館,1993年。
  2. 《澳大利亞國家地理數據集》,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鍊接
  3.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卡奔塔利亞灣”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卡奔塔利亞灣是澳大利亞北部的重要地理區域,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地理位置
    位于澳大利亞北部的阿納姆地與約克角半島之間,北接阿拉弗拉海(太平洋的一部分),屬于淺水大陸架海灣。其東西最大寬度約670公裡,南北長度約600公裡。

  2. 面積與水文特征
    總面積約31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不足80米,最深處約70米。海灣底部為澳大利亞與新幾内亞大陸棚的一部分,南岸分布着大面積紅樹林泥灘。

  3. 自然資源與經濟價值

    • 礦産資源:沿岸及島嶼富含鋁土礦和錳礦,20世紀後期開發後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 生物資源:盛産對蝦(河蝦),捕撈業為當地支柱産業之一;紅樹林生态系統支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4. 重要地點
    東南端有諾曼頓、伯克敦兩大港口,主要島嶼包括格魯特島、韋爾斯利群島等。

注:部分來源提及面積數據差異(如69.9萬平方千米),建議以最新權威資料(如31萬平方公裡)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邦績悲痛褊忮愎類禀分炳如觀火踔跞釣鳌手動遷戶铎槊方明壇防維吠非其主豐民風謡負類反倫感情高不可登高識遠見耕畬鼓鞭雇賃衡栿後起字晦蝕加封潔精疾風檕梅進鋒考實寬暇愧讓理濟犂途離鄉調遠輪船縻軍明達冥黑冥録慶吊不行裙帶關系熱帶镕裁镕鍊神門施受失心風識真擿辨退丁屠宰甕天無官禦史台鄉枌相撲手小惠曉解夏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