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苮席的意思、苮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苮席的解釋

用細莞編織的席。《南齊書·崔祖思傳》:“ 張妃 房唯碧綃蚊幬、 三齊 苮席,五盞盤桃花米飯。”《隋書·禮儀志六》:“今南郊神座皆用苮席。” 唐 皮日休 《苦雨雜言寄魯望》詩:“兩牀花席一素幾,仰卧高聲吟《太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苮席”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苮席(拼音:xiān xí)指用細莞編織的席子。這裡的“細莞”可能是一種柔韌的草本植物,常用于制作編織物,類似草席或竹席的原材料。

核心要點

  1. 材質特性:由“細莞”制成,這種材料可能具備輕便、透氣等特點,適合制作日常鋪墊物。
  2. 用途場景:古代常用于鋪炕、床榻或地面,也可能用于搭建臨時棚屋等。
  3. 與“筵席”的區别:需注意“苮席”與“筵席”(指宴會上的整套菜肴)含義不同,後者側重社交宴飲,而前者僅指具體的編織物。

補充說明

“席”在漢語中泛指引申義較多,如“席位”“草席”等,但“苮席”特指材料與工藝結合的編織物。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籍或方言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苮席的意思

苮席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草席,用于墊床或坐卧。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苮席的部首為艸(草字頭),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苮席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是一種古代漢字,文言文中常用的詞彙。據考證,苮席是源于古時人們采集斬發、蓄須的禽獸毛制成,經過晾曬、烘燥之後編織而成的草席。

繁體

在繁體字中,苮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苮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苮席的描述并沒有統一的寫法,可能因為古代寫字的方法和标準不同。但在傳世的古籍中,有時會出現「杏席」、「荇席」等類似的寫法,通過字義來表達對草席的指稱。

例句

1. 他們在田間鋪上苮席,休息片刻。

2. 嬰兒舒適地躺在苮席上,入睡了。

3. 故事中描述了一個寂靜的夜晚,隻有苮席因微風而發出沙沙聲音。

組詞

葦苮、苮蝦、火苮、苮漿、苮織

近義詞

草席、席子、藤席

反義詞

床、椅子、地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