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不重味的意思、食不重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不重味的解釋

同“ 食不二味 ”。《史記·吳太伯世家》:“ 越王 句踐 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衆。”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吳王 聞 越王 盡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綵。”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上》:“ 博 初起為亭長,為人廉潔,不好酒色,食不重味,案上不過三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食不重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í bù chóng wèi(注意“重”讀作chóng,意為重複),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生活儉樸,飲食簡單,吃飯時不用兩道菜肴。常用來贊揚人節儉的品德。


出處與典故

  1.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原文提到“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強調飲食和起居的簡樸。
  2. 《史記·吳太伯世家》:
    記載越王勾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通過節儉生活凝聚民心,最終複國。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易混淆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韓非子》《史記》等典籍,或查閱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不重味

《食不重味》這個詞意為吃東西時不重視口味的意思,強調的是食物的滋味并不重要,而是食物本身所帶來的營養價值。

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食部和重部。食部表示與食物相關的含義,重部表示重視、注重的含義。

筆畫方面,食部由9畫,重部由9畫。

《食不重味》一詞來源于《論語·《述而》》一章:“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意思是君子對于食物并不追求飽足,對居住并不追求安逸,對待事物敏捷而言辭慎重,在修行的道路上堅持正道,并且勤于學習。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食不重味」。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其中「食」字的古體寫法為「飠」,類似于現代漢字中的「饣」字,代表食物,而「味」字的古體寫法為「口疑」,表示人類對于味覺的疑惑。

例句:他的口味很簡單,食不重味。

組詞:食品、重視、食欲、美味。

近義詞:食不知味、吃不香。

反義詞:味蕾發達、念念不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