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嘗的意思、未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嘗的解釋

(1) [have not]——加在否定詞前面,構成雙重否定;不是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2) [did not]∶不曾

終夜未嘗合眼

未嘗不歎息。——諸葛亮《出師表》

所未嘗行。——《資治通鑒·唐紀》

未嘗識書具。——宋· 王安石《傷仲永》

未嘗有言。——明· 劉基《賣柑者言》

詳細解釋

(1).未曾,不曾。《論語·雍也》:“非公事,未嘗至於 偃 之室也。” 宋 蘇轼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兒,雖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嘗許聘人家。”《老殘遊記》第七回:“我自從掛牌委署斯缺,未嘗一夜安眠。”

(2).用于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使語氣委婉。猶沒有。《國語·周語下》:“ 晉國 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 唐 元稹 《崔弘禮鄭州刺史》:“勑:朕讀《詩》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嘗不三復沉吟。” 明 劉基 《季民湖山義塾記》:“今予幸藉先人餘業,以自免於凍餒,未嘗不惴惴於吾身。”

(3).用于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使語氣委婉。猶并非,未必。《漢書·賈山傳》:“又曰:‘濟濟多士, 文王 以寧。’天下未嘗亡士也。” 明 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魯迅 誠然是一位現實主義的偉大作家,但未嘗沒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的成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嘗"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個層面的含義,以下釋義綜合權威詞典及語言學研究成果:

一、表示"未曾"或"沒有發生過"

指某種動作行為在過去未發生或狀态未出現,相當于"不曾"。

例句:

他通宵工作,未嘗合眼。(《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語法特征:

後接動詞性成分,多用于否定已發生的情況(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電子版:https://www.cp.com.cn/dict/searchResult?word=未嘗)。

二、表示委婉否定

常與"不""非"等否定詞連用,構成"未嘗不/非"結構,以雙重否定形式表達肯定含義,帶有緩和語氣的作用。

語義解析:

"這方案未嘗不可行" = "這方案其實是可行的"(《漢語大詞典》第2版)

語用功能:

降低斷言強度,體現說話者的謹慎态度(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三、古漢語殘留的否定副詞用法

在文言中直接作否定詞,相當于"非""不是",現代漢語保留于固定結構。

例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其中"莫"與"未嘗"有同源否定功能(來源:王力《古代漢語》)。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2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3.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 商務印書館, 2015.

網絡擴展解釋

“未嘗”是一個漢語副詞,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表示“未曾、不曾”
    指某件事情從未發生或某個動作從未進行。
    例句:

    • “終夜未嘗合眼”(表示整夜沒有閉眼)
    • “他們書信往來,未嘗間斷”
  2. 用于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
    通過雙重否定使語氣委婉,相當于“并非沒有”或“未必不”。
    例句:

    •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建議”(意為“這其實是一個好建議”)
    • “辦法雖好,但未嘗沒有缺點”

二、用法與語境


三、相關詞彙


四、注意事項

避免與“未常”混淆,後者是“未”與“常”的誤寫組合,無實際意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論語》及權威詞典(如、3、5、7、9)。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會背饑荒坌憤參互除患興利詞乖蹈爨放荒甫裡傅納輻照該班兒改稿幹符冠栉航道鼾聲如雷鲎帆恍然大悟華緣回殘隳膽抽腸誨示貨單鑒徹堅甲厲兵界線九街激戰絶席空額軖床匡矯理化輪圈囔囔突突年高德劭逆詩潛遁起弄秋耕崎崟日側揉砑上任沈濁柿蔕失恩實踐試身説明書宿賦踏蹄天辟天儀違廢崴子文訞五熟釜寫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