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全神貫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 陽 目注心凝,對燭自鼔;久之,頓得妙悟,不覺起舞。”
目注心凝(mù zhù xīn níng)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貫注于某一事物或活動中。
字面含義:目光專注,心神凝聚。
該成語屬于四字成語,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表達中,強調對某事的極度專注狀态。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解析,可參考古典文學或權威詞典。
《目注心凝》是一個成語,意指專注注視、集中思考。形容人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貫注。
成語《目注心凝》由目、注、心、凝組成。
其中,“目”是部首,表示和目有關的事物;注”的部首是口,表示和口有關的事物;“心”的部首是忄,表示和心有關的事物;“凝”的部首是冫,表示和冰有關的事物。
《目注心凝》共有10畫。
《目注心凝》來源于晉代張華的《世說新語·容止第十九》:“三神凝它 (目注心凝)。”繁體字為「目註心凝」。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成語《目注心凝》在古時候可能會寫作「目觀心凝」或「目注心凝」。
他在專注地目注心凝地研究這個問題。
- 目光如炬
- 心如止水
- 凝思默想
- 專心緻志
- 全神貫注
- 凝神聚氣
- 漫不經心
- 心不在焉
- 雜亂無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