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邈視的意思、邈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邈視的解釋

(1).遠視。 宋 狄遵度 《石室賦》:“傑立西土,邈視千秋。” 明 湯顯祖 《和尊言賦》:“微言邈視,復息其所。”

(2).藐視。《朱子語類》卷一三○:“不觀 荊公 日録,無以知其本末,它直是強辯,邈視一世。” 宋 呂祖謙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魯為班後鄭》:“氣吞諸侯,邈視王爵。”《再生緣》第十三回:“啊! 忠孝王 呀,我 酈明堂 豈是被爾邈視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邈視”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需從構字法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從字形結構看,“邈”從辵(辶)貌聲,《說文解字》釋作“遠也”(《漢語大字典》,本義指空間或時間的遙遠;“視”甲骨文作示目相合之形,《說文》解為“瞻也”,即觀察之意。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原指遠距離觀察,如《楚辭·九章》中“邈而不可慕”即含此意。

在語義演變中,“邈視”逐漸衍生出特殊語境下的引申義。唐代李善注《文選》時引《蒼颉篇》“邈,綿邈也”,說明該詞可表深邃的觀察狀态。宋代韻書《集韻》記載“邈”通“藐”,此時“邈視”産生“輕視”的假借義,如明代《字彙》所述“邈與藐同,輕也”。但需注意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詞典》等當代辭書中已歸入“藐視”詞條。

權威辭書溯源顯示: 1.《漢語大詞典》收錄“邈”字16項釋義,其中“輕視”義項明确标注為“通‘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版) 2.《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邈視”歸類于“邈”字“遙遠”本義下的動賓結構用法(商務印書館2005版) 3.王力《古代漢語》教材在詞義辨析中指出“邈、藐、貌”三字存在音近通假現象(中華書局1999版)

網絡擴展解釋

“邈視”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用法與現代語境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遠視、遙望
    指目光或思緒投向遠方,帶有沉思、出神的意境。例如:

    • 宋代狄遵度《石室賦》中“傑立西土,邈視千秋”,形容長久凝望曆史的深邃感。
    • 明代湯顯祖《和尊言賦》用“微言邈視”描繪思緒飄遠的狀态。
  2. 通“藐視”(曆史用法)
    在部分古籍中,“邈視”與“藐視”通用,表示輕視、傲慢的态度。例如:

    • 《朱子語類》提到王安石“邈視一世”,暗含對其強勢辯駁的批評。
    • 呂祖謙《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中“邈視王爵”形容對權威的蔑視。

二、使用注意

建議在正式寫作時優先采用“藐視”表達輕視義,避免混淆。如需引用古籍中的雙重含義,需标注來源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闇機保候不遇曹國舅唱第尺有所短打嗝眈盼道祭登高能賦貂衣獨身鳳凰門烽斾豐殷浮槎咈心給驿貢研棺椁顧影弄姿杭緞寒泉嘩釦會論鹄年火突匠石運斤叫條子夾缬金城荊柴舊班連波梁王苑鄰虛離黍路南石林路中昧視孟什維克囊撲紐襻撇抗七零八碎覃及球頭阙剪神課市塵贳錢四祭思韻潭隩條田土兵挽士吳封嫌猜謝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