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遠視。 宋 狄遵度 《石室賦》:“傑立西土,邈視千秋。” 明 湯顯祖 《和尊言賦》:“微言邈視,復息其所。”
(2).藐視。《朱子語類》卷一三○:“不觀 荊公 日録,無以知其本末,它直是強辯,邈視一世。” 宋 呂祖謙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魯為班後鄭》:“氣吞諸侯,邈視王爵。”《再生緣》第十三回:“啊! 忠孝王 呀,我 酈明堂 豈是被爾邈視的。”
“邈視”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用法與現代語境綜合理解:
遠視、遙望
指目光或思緒投向遠方,帶有沉思、出神的意境。例如:
通“藐視”(曆史用法)
在部分古籍中,“邈視”與“藐視”通用,表示輕視、傲慢的态度。例如:
建議在正式寫作時優先采用“藐視”表達輕視義,避免混淆。如需引用古籍中的雙重含義,需标注來源語境。
邈視(miao3 shi4)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其基本意思是遠遠地望着或注視。
拆分部首和筆畫:邈視由“廣”和“目”這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邈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史記·魯周公世家》:“桓公在位百有餘年,而天下之議,曆邈焉乎。”意指遠望而目所及之處。隨着時間的流逝,邈視一詞逐漸被人們運用到更廣泛的語境中。
繁體:邈視在繁體字中寫作「邈視」。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中,邈視的寫法有所不同,寫作「㒭視」或「㒭視」。
例句: - 他站在山頂,邈視着蔚藍的海洋。 - 她邈視着遠方,眼神中充滿了思索。
組詞:邈遠、視線、窮追猛打、瞻前顧後。
近義詞:屏氣凝視、凝視、固定眼光。
反義詞:匆匆一瞥、掃視、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