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犂舌的意思、犂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犂舌的解釋

亦作“犁舌”。謂入犁舌獄割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豈以失明不足,尚欲犁舌乎?”參見“ 犂舌獄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犂舌”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宗教中的因果報應觀念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堕入“犁舌地獄”被割舌的刑罰。“犂”是“犁”的異體字,故也作“犁舌”。該詞用于描述因生前犯口業(如妄語、诽謗、惡口等)而死後遭受的懲罰。

  2. 宗教淵源
    與佛教“犁舌地獄”概念相關。據《法苑珠林》記載,此地獄專門懲罰口舌造惡者,獄卒會用燒紅的鐵鈎勾住舌頭,再用鐵犁反複耕裂。

  3. 文學用例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曾用“豈以失明不足,尚欲犁舌乎?”,以反問句式警示口舌之惡的報應,體現勸善懲惡的倫理觀。

  4. 使用場景
    現代多出現在宗教勸誡、古典文學研究或成語典故中,日常口語極少使用。其核心意義在于強調謹言慎行的重要性。

該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語言暴力的道德約束,與“口業”“拔舌地獄”等概念屬同一語義體系。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地獄體系,可查閱《地藏菩薩本願經》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犂舌》?

《犂舌》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lí shé。它的意思是指舌頭像犂田一樣活動。犂舌形容人說話快而清楚,口齒伶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犂舌》的拆分部首是犭和舌,犭表示犬類動物,舌表示與口腔有關。

《犂舌》一共有14畫。

來源和繁體

《犂舌》一詞來源于古文獻《周禮·夏官司馬·東明》:“奏犂舌以憂民。”這裡的犂舌指的是為民衆憂慮而說話。

在繁體字中,《犂舌》的寫法是「犁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犁的原始形态是象征犁田耕作的犁具,并加上一點表示舌頭的形狀。後來逐漸形變成現在的犭。舌原本的形态是象征舌頭的形狀,之後逐漸簡化為現在的舌。

例句

他犂舌說話,說得非常清楚。

他能犂舌快速應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組詞

犂舌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流利、口齒伶俐。

反義詞:吞吞吐吐、結結巴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