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犂舌的意思、犂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犂舌的解釋

亦作“犁舌”。謂入犁舌獄割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豈以失明不足,尚欲犁舌乎?”參見“ 犂舌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犂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專有名詞,本義指用鐵器割舌的酷刑,現多用于佛教、道教典籍及民俗傳說中。該詞由"犂"(同'犁',指翻土農具)與"舌"組合而成,字面可解作"以犁具傷舌",其深層含義包含以下三個維度:

一、佛教因果觀中的懲戒象征

《法苑珠林》卷八十六記載,造口業者死後堕"拔舌地獄",鬼卒以熾熱鐵鈎鈎出其舌,用鐵犁反複耕墾,喻示惡語傷人者将承受業報輪回之苦。此說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亦有印證,強調"妄言绮語,兩舌惡口"者必受犁舌之刑。

二、道教勸善文獻的教化載體

《太上感應篇》将"犁舌獄"列為三十六獄之一,特指挑撥離間、诽謗賢良者的受罰之所。明代《玉曆至寶鈔》更以插畫形式描繪受刑場景,通過具象化的恐怖圖景達到震懾人心、導人向善的目的。

三、民俗傳說中的地獄意象

在民間十殿閻羅信仰體系中,犁舌刑屬第七殿泰山王管轄範疇。清代《繪圖陰骘文說證》記載,此刑具為帶倒刺的曲轅犁,受刑者舌長一丈二尺,反複被犁刃劃割直至業障消除,該意象常見于城隍廟壁畫及勸善寶卷。

網絡擴展解釋

“犂舌”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宗教中的因果報應觀念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堕入“犁舌地獄”被割舌的刑罰。“犂”是“犁”的異體字,故也作“犁舌”。該詞用于描述因生前犯口業(如妄語、诽謗、惡口等)而死後遭受的懲罰。

  2. 宗教淵源
    與佛教“犁舌地獄”概念相關。據《法苑珠林》記載,此地獄專門懲罰口舌造惡者,獄卒會用燒紅的鐵鈎勾住舌頭,再用鐵犁反複耕裂。

  3. 文學用例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曾用“豈以失明不足,尚欲犁舌乎?”,以反問句式警示口舌之惡的報應,體現勸善懲惡的倫理觀。

  4. 使用場景
    現代多出現在宗教勸誡、古典文學研究或成語典故中,日常口語極少使用。其核心意義在于強調謹言慎行的重要性。

該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語言暴力的道德約束,與“口業”“拔舌地獄”等概念屬同一語義體系。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地獄體系,可查閱《地藏菩薩本願經》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鞍鞒闆鄣柴薪茶餘酒後誠惶誠懼齒若編貝遲延出塞出讨典鬻調熟底漆二混子芳藹反生香番薯發上指冠豐懋關醼歸壽衣瀚灏函矢黑絲懷誠穢誣混合面豁子奸惡兼善谏争絞爛晶印筋竹鞠部巨鎮跨騎犂眉騧昧色懵懂夢絲猛勇末屑内書堂迫痛切類窮兒奇葩凄秀趣勢收納淑世綏邊太陽燈提取偷兒圖論晩果閑歇泉小旆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