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incarnation]∶佛教指人死後靈魂投生為人
(2) [absolve]∶開脫
筆下超生
(3) [spare sb. with lenience]∶寬容
(1).謂逾越物質生命的界限,超然物外。《關尹子·四符》:“能見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後道教即用以指得道成仙。《四遊記·湘子設筵和好》:“ 鐵拐 正色謂 洞賓 曰:‘……若非 鐘友 勸留,奏汝天庭,永堕塵凡,不得超生矣!’”
(2).佛教以為人死之後,靈魂可以再投生為人,稱“超生”。《金6*瓶6*梅詞話》第二八回:“叫賊淫6*婦陰山背後永世不得超生。”《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受了官刑的人,就是死了做了鬼,是一輩子不會超生的。”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二一:“ 侯殿魁 把他找了去,說:‘咱們還是叔伯叔侄,咱哥哥做的事,也就算了,讓亡靈超生吧。’”
(3).比喻寬容或開脫。《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今老爺所言分明如見,小人不敢隱瞞一句。隻望老爺超生。”《紅樓夢》第七一回:“我們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隻求姐姐超生我們罷了!”
(4).超過生育計劃規定,多出生人口。如:這個縣今年超生二百多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超生漢語 快速查詢。
一、基本義項
佛教用語
指人死後靈魂超越輪回,投胎轉世。《漢語大詞典》釋為:“佛教謂人死後,靈魂投生為人或其他生物。”此義源于佛教輪回觀念,強調生命形态的轉化。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比喻寬容或豁免
引申為寬恕、放過本應受罰之人。如“筆下超生”,指行文時寬厚免罪。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超出計劃生育指标生育
現代漢語中特指違反國家政策多生子女的行為。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文學修辭中的活用
古代文獻中偶見以“超生”喻指解脫苦難,如《紅樓夢》第五回:“望乞神明筆下超生。”
來源:《紅樓夢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宗教與民俗語境
在民間信仰中,“超生”亦關聯道教“超度亡靈”的儀式,助亡魂脫離地獄。
來源:《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辭典》(中國文聯出版社,1992年)
三、語義演變總結
“超生”從佛教輪回術語(核心義)→ 泛化至寬恕豁免(比喻義)→ 現代政策相關含義(社會義),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曆時多層性。其權威釋義需結合語境區分,避免混淆宗教概念與社會用語。
參考來源
“超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傳統語義和現代政策相關解釋:
佛教/道教概念
指人死後靈魂投胎轉世為人,或超越物質生命界限得道成仙。例如:“永堕塵凡,不得超生”即源于道教對生命輪回的描述。
引申為寬容、開脫
常用于文學或法律文書中,表示寬大處理。如“筆下超生”指在書寫裁決時給予寬容。
定義
指超出國家或地區規定的生育計劃數量生育子女的行為。例如:過去城市人口生育二胎即屬超生,農村人口在特定條件下可申請二胎。
政策背景與法律後果
如需了解詳細法律條款或地區性規定,可參考《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地方計生條例。
苞藏不景氣纏滞尺寸千裡赤曆曆攢心摧輪搭坐登對頂禮陊落防堵風雩伏地聖人孤光漢光河落海乾後父化度寺碑晖珥回眸惑箭火葬虎戲解攜謹嚴久延眷然刻鹄成鹜蠟诏陵陽釣陵冢栾茶馬蹏麥糠埋銘民變摩近齧折蒲柳清芬曲錄床曲米春軟梏潤息傷熱山裡紅神武門束脩羊私賣隨步田埜通晐痛責踠尾吾許屋檐無業相去無幾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