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蠟诏的意思、蠟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蠟诏的解釋

封在蠟丸中的密诏。《資治通鑒·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梁 主登 建國樓 ,面擇親信厚賜之,使衣野服齎蠟詔,促 段凝 軍,既辭,皆亡匿。” 胡三省 注:“蠟詔,猶蠟書也,命出於上,故謂之蠟詔。”《宣和遺事》後集:“ 康王 至 相州 ……次日,報京師有使命來,問之,乃武學生 秦仔 齎蠟詔,命 康王 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汪伯彥 、 宗澤 副元帥,速領入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蠟诏”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密诏形式,其核心特點及曆史背景可歸納如下:

1.基本定義

蠟诏指密封在蠟丸中的皇帝密诏,主要用于傳遞需要高度保密的重要命令。這種形式通過蠟封防止内容洩露,常用于緊急或敏感的政治、軍事場景。

2.曆史用途與實例

3.制作與保密性

4.與其他密信形式的區别

蠟诏屬于“蠟書”的一種,但專指皇帝發出的密令,而普通蠟書可能用于民間或官員間的秘密通信。

蠟诏是中國古代政治運作中保密手段的典型代表,結合了材料特性與權力傳達需求,在關鍵曆史節點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查閱《資治通鑒》《宋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蠟诏

蠟诏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蠟和诏。

蠟:它是一個形聲字,由部首蟲和音符拉組成。表示以蟲子為材料制成的固體,可以熔化用于照明或塗抹。在蠟诏中,蠟作為形容詞,表示固定、牢固的意思。

诏:它是一個形聲字,由部首讠和音符兆組成。表示君主發布的書面命令。在蠟诏中,诏表示行政命令、法令或公文的意思。

蠟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王朝。在古代,君主常常使用蠟質來制作文件,然後将其刻字後發給官員,以示命令的莊嚴和重要性。

蠟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 "蠟詔",仍然保留了蠟和诏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蠟通常寫作 "蠟",即由蟲和甲組成。而诏則使用更加複雜的寫法 "詔",即由言、由、寺等部首組成。

例句:

1. 君王親自書寫的蠟诏被奉到各地,官員們都為之震驚。

2. 皇帝的蠟诏對于民衆來說是不可逾越的法令,必須遵守。

組詞:

蠟燭、蠟狀、蠟塑、蠟像、蠟燭台

近義詞:

诏書、命令、法令、公文

反義詞:

罰單、建議、告誡、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