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攜的意思、解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攜的解釋

亦作“解擕”。1.分手;離别。 唐 杜甫 《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異縣驚虛往,同人惜解攜。” 前蜀 韋莊 《贈雲陽縣裴明府》詩:“南北三年一解攜,海為深谷岸為蹊。” 宋 範仲淹 《送歐伯起》詩:“天與神交忽解攜,一溪風月更同誰。” 明 皇甫涍 《西湖歌寄方思道》:“ 信安 使君還舊溪,應對花卮惜解攜。”

(2).指别離之人。 唐 李鹹用 《謝友生遺端溪硯瓦》詩:“得自新知己,如逢舊解攜。”


見“ 解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解攜是漢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離别、分手,多用于描述親友或同僚間的分離場景。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與用法

  1. 離别之義

    《漢語大詞典》釋“解攜”為“分手;離别”,常見于古典詩文。如唐代杜甫《贈别鄭煉赴襄陽》詩:“解攜添别恨,促膝近離筵。”此處“解攜”即指離别時的執手相分。

    《王力古漢語字典》進一步說明,“攜”本義為“提”,引申為“牽手”,“解攜”即“松開牽着的手”,形象表達分離動作。

  2. 字源解析

    • 解:《說文解字》注“判也”,本義為分解,引申為分開、離散。
    • 攜:《說文》釋“提也”,古時常指“牽手同行”(如《詩經·邶風》“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二字組合後,“解攜”字面意為“松開相牽之手”,強化離别意象。

二、典籍用例與語境

  1. 唐代文學中的典型用例

    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别後見寄》詩:“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惆怅長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解攜複何日,煙雨暗重湖。”此處“解攜”寄托重逢無期的怅惘。

  2. 宋元後的語義延續

    《辭源》引元代張翥《憶吳興》詩:“故人解攜已多年,歸夢時渡苕溪雲。”可見其作為“離别”雅稱的穩定性。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邊界

現代漢語中“解攜”已罕用,屬文言殘留詞,常見于仿古文本或學術讨論。需注意其與近義詞“解佩”(解下佩飾相贈)、“解纜”(開船啟程)的差異——“解攜”專指人際分離,不用于物象描寫。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卷10,頁391
  2.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頁128、頁371
  3.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頁184、頁609
  4.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頁2967

網絡擴展解釋

“解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常見于詩詞和文學作品中,主要含義為“離别、分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解攜”由“解”(分開)和“攜”(攜手、同行)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分開原本攜手的狀态”,引申為離别、分别。例如:

2.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親友、同僚或知己之間的離别,常見于詩詞以渲染情感。如:

3.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中,“解攜”還可代指“别離之人”。例如:

4.異體寫法與權威性

該詞在古籍中偶作“解擕”,但意義一緻。權威性較高的《漢語大詞典》《重編國語辭典》均收錄此詞,釋義為“離别”。

5.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分别”“離别”等現代詞彙替代。

“解攜”是一個承載古典離别情懷的詞彙,通過詩詞中的引用,生動體現了古人對人際情感的細膩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遨逸被告人褊短表飾鼈蓋子碧泱泱撥弓博聞強記不經之談殘存慘緑年華剗革敞臉車燈車手寵貤吹擂楚釀疵瘕滌瑕風袂岡脊隔火宮寮龜田橫眼化境滑脫昏君健犢谏珂簡擢醮章嘉什金剛眼旌甄機組略圖林魈曆聘賣韻朦頭轉向奴角凄忾窮勁绻慕三大運動傷天害理沙棠屐誰誰驷驖天高地厚銅瓜僞本未遇無聲詩弦月霞色謝邱忻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