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聘的意思、朝聘的詳細解釋
朝聘的解釋
(1).古代諸侯親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見天子。 春秋 時期,政在霸主,諸侯朝見霸主,《禮記·王制》:“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鄭玄 注:“比年,每歲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則君自行。然此大聘與朝, 晉文 霸時所制也。”《禮記·昏義》:“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左傳·昭公三年》:“昔 文 襄 之霸也,其務不煩諸侯,令諸侯三歲而聘,五歲而朝,有事而會,不協而盟。” 孔穎達 疏:“此説 文 襄 之霸,令諸侯朝聘霸主大國之法也。”《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 賀 嚚頑放廢之人,不宜得奉宗廟朝聘之禮。” 清 何琇 《樵香小記·祭叔來聘》:“説《春秋》者于畿内諸侯朝聘列國,皆以外交為貶,此義殆非末學所知。”
(2).朝廷的聘用。 三國 魏 曹植 《商山四皓贊》:“嗟爾四皓,避 秦 隱形。 劉 項 之争,養志弗營,不應朝聘,保節全貞。應命太子, 漢 嗣以寧。”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聘的解釋 聘 ì 訪問:聘問(古代指代表國家訪問友邦)。通聘。聘使往來。 請人擔任職務:聘書。聘用。聘請。招聘。 定婚或女子出嫁:聘禮(彩禮)。聘金。聘姑娘。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朝聘”是中國古代禮儀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
-
核心定義
指諸侯定期朝見周天子或霸主的行為,屬于賓禮之一。根據《禮記·王制》記載,其形式分為三種:
- 小聘:每年派大夫為代表;
- 大聘:每隔三年派卿為代表;
- 朝:每隔五年諸侯親自朝見。
-
曆史演變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後,諸侯轉而朝見實際掌權的霸主(如晉文公),此時“朝聘”對象擴展至霸主。鄭玄注《禮記》提到,這種制度調整與晉文公稱霸時期的政治需求相關。
二、朝廷的聘用
- 指接受朝廷官職的征召,如三國時期曹植《商山四皓贊》中“不應朝聘”即指拒絕朝廷聘用以保全氣節。
補充說明
- 禮儀地位:朝聘與冠禮、婚禮、喪祭并列為古代重要禮儀,《禮記·昏義》稱其“尊於朝聘”。
- 政治功能:通過定期朝聘強化中央與諸侯的隸屬關系,後期成為霸主維系權威的手段。
以上内容綜合了《禮記》、鄭玄注及曆史文獻記載,可通過搜索來源查看完整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聘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在早晨時候進行婚約或婚姻聯姻訂禮的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朝的部首是月,筆畫數為4;
- 聘的部首是耳,筆畫數為12。
來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傳統婚禮習俗。在古代,人們通常在早晨舉行婚姻聯姻的儀式,此時稱為朝,而聘則指的是雙方商訂婚事的禮儀。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朝聘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對于朝聘這個詞,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漢字寫法。然而,由于現代大多數人使用的是現代标準漢字,所以我們更常見的是現代漢字的寫法。
例句:
1. 他們在朝聘的儀式上宣讀了婚約。
2. 王先生和李女士正在準備他們的朝聘儀式。
組詞:
和朝聘相關的一些組詞有:朝禮、朝見、朝拜等。
近義詞:
與朝聘意思接近的詞語有:聘禮、納聘、下聘等。
反義詞:
與朝聘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是:解約、分手、離婚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