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的意思、九五的詳細解釋
九五的解釋
(1).《易》卦爻位名。九,謂陽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孔穎達 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雲‘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晉書·東海王越傳》:“遂裂冠毀冕,幸百六之會;綰璽揚纛,窺九五之尊。”《舊唐書·突厥傳上》:“ 突厥 所以掃其境内,直入 渭 濱,應是聞我國家初有内難,朕又新登九五,将謂不敢拒之。”《三國演義》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 《治粵談》:“窺若輩之用心,無非欲登九五,破共和,復行專制而已。”
(2).指帝王。 南朝 梁 沉約 《辯聖論》:“若不登九五之位,則其道不行。”《隋書·越王侗傳》:“且 化及 僞立 秦王 之子,幽遏比於囚拘,其身自稱霸相,專擅拟於九五。” 元 無名氏 《連環計》第三折:“若遲三五日呵,太師登了九五之位,那時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歡。”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五的解釋 五 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颛顼、
網絡擴展解釋
“九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詞彙,其含義主要源于《易經》哲學和古代數字崇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指代帝王或帝位
“九五”是《周易·乾卦》第五爻的爻位名稱,爻辭為“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乾卦象征“天”與“帝王”,此爻寓意帝王登臨至高之位,處于統治鼎盛時期,因此“九五”成為帝王專屬的尊稱,如“九五之尊”。
二、起源與象征解析
-
《易經》卦爻的哲學内涵
- 乾卦六爻中,九五爻代表最理想的帝王狀态:
- 初九:潛龍勿用(未即位);
- 九五:飛龍在天(君臨天下);
- 上九:亢龍有悔(盛極而衰)。
- 第五爻居中守正,符合儒家“中庸”思想,象征帝王權力的平衡與穩固。
-
數字“九”與“五”的特殊意義
- 九:陽數之極(最大陽數),象征至高無上,如“九天”“九鼎”;
- 五:居中為尊,對應五行、五方中的“中央”,代表帝王“居天下之中”。
三、其他延伸解釋
- 佛教關聯:部分觀點認為“九五”與佛教“仞利天”(欲界第五天)相關,象征人間至高位,但此說法未見于主流經典。
- 現代誤讀:偶有将“九五”與“九五計劃”混淆,實為無關概念。
四、總結
“九五”以《周易》哲學為核心,融合數字崇拜與天文觀念,成為中國古代皇權的典型符號。其内涵強調帝王權力的天命性、正當性及統治的黃金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五這個詞意思是指數字9和數字5相加的結果,即14。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乙”和“蔔”,乙部表示“乙”的意義,而蔔部則表示“五”的意義。它的筆畫總數為4,乙部有一筆,蔔部有3筆。九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其中九為“乙”部在上方加一橫,表示數字9;五則為“蔔”部由上往下寫的三個點,表示數字5。在繁體字中,九五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相同。在古時候,九五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且沒有太大差異。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九五這個詞,例如:九五是十四減去九所得的結果。與九五相關的組詞可以有九十五、九十五個等等。九五的近義詞可以有十四。而反義詞則沒有。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