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淺鈍的意思、淺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淺鈍的解釋

猶遲鈍。《莊子·大宗師》“其天機淺” 唐 成玄英 疏:“夫耽耆諸塵而情6*欲深重者,其天然機神淺鈍。”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四:“ 朱前疑 淺鈍無識,容貌極丑。”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淺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淺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淺鈍(qiǎn dùn) 意為“猶遲鈍”,多用于形容人的天資、反應或理解力不夠敏銳。該詞由“淺”(指程度不深)和“鈍”(指不鋒利、愚笨)組合而成,強調思維或感知的遲緩。

二、文獻來源與用例

  1. 《莊子·大宗師》
    唐代成玄英在注解中提到:“情欲深重者,其天然機神淺鈍”,指沉溺欲望會導緻心智愚鈍。
  2. 《朝野佥載》
    唐代張鷟以“淺鈍無識”形容朱前疑,突出其愚笨且缺乏見識的特點。

三、字義拆解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對人物性格的批評,如“天機淺鈍”“性情淺鈍”等表述。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例句,可參考《莊子》及唐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淺鈍

淺鈍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物的反應遲鈍或思維不敏捷,缺乏靈活性和敏銳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淺鈍的拆分部首是水和金,其中水代表含義較深的一方,金代表含義較淺的一方。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淺鈍在古代漢語中的寫法為“淺鈍”,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元年》:“淺鈍而不明,則民之罪也。”這裡的“淺鈍”指代人對事情的遲鈍和不明晰。

繁體

繁體字“淺鈍”和簡體字“淺鈍”是中文簡繁體字之間的轉換,根據不同地區和文字體系的使用,會有不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例如“淺”字的上部分是由兩點組成,代表水流的意象。而“鈍”字的寫法則是由兩個钅字旁和“屯”組成,表示金屬被屯在一起,暗示了遲鈍和遲緩的意義。

例句

1. 他的思維淺鈍,總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理解問題。
2. 這個學生雖然勤奮但缺乏靈感,表現出一種淺鈍的思維能力。
3. 在這個競争激烈的行業裡,如果思維太過淺鈍,就很難獲得成功。

組詞

1. 淺薄:形容人的見識、學問或眼界狹窄,不深入。
2. 遲鈍:形容反應緩慢,思考遲緩,思維遲鈍。
3. 遲緩:形容行動、反應慢,缺乏迅速性。

近義詞

1. 鈍:形容反應遲緩,思維遲鈍。
2. 遲鈍:形容思維緩慢,反應遲緩。

反義詞

1. 敏銳:形容感覺靈敏、思維敏捷。
2. 聰明:形容智力高,反應快,思維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