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聘的意思、朝聘的详细解释
朝聘的解释
(1).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 春秋 时期,政在霸主,诸侯朝见霸主,《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 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 晋文 霸时所制也。”《礼记·昏义》:“夫礼始於冠,本於昏,重於丧祭,尊於朝聘。”《左传·昭公三年》:“昔 文 襄 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 孔颖达 疏:“此説 文 襄 之霸,令诸侯朝聘霸主大国之法也。”《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 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祭叔来聘》:“説《春秋》者于畿内诸侯朝聘列国,皆以外交为贬,此义殆非末学所知。”
(2).朝廷的聘用。 三国 魏 曹植 《商山四皓赞》:“嗟尔四皓,避 秦 隐形。 刘 项 之争,养志弗营,不应朝聘,保节全贞。应命太子, 汉 嗣以寧。”
词语分解
- 朝的解释 朝 ā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
- 聘的解释 聘 ì 访问:聘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通聘。聘使往来。 请人担任职务:聘书。聘用。聘请。招聘。 定婚或女子出嫁:聘礼(彩礼)。聘金。聘姑娘。 笔画数:; 部首: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朝聘”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
核心定义
指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或霸主的行为,属于宾礼之一。根据《礼记·王制》记载,其形式分为三种:
- 小聘:每年派大夫为代表;
- 大聘:每隔三年派卿为代表;
- 朝:每隔五年诸侯亲自朝见。
-
历史演变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后,诸侯转而朝见实际掌权的霸主(如晋文公),此时“朝聘”对象扩展至霸主。郑玄注《礼记》提到,这种制度调整与晋文公称霸时期的政治需求相关。
二、朝廷的聘用
- 指接受朝廷官职的征召,如三国时期曹植《商山四皓赞》中“不应朝聘”即指拒绝朝廷聘用以保全气节。
补充说明
- 礼仪地位:朝聘与冠礼、婚礼、丧祭并列为古代重要礼仪,《礼记·昏义》称其“尊於朝聘”。
- 政治功能:通过定期朝聘强化中央与诸侯的隶属关系,后期成为霸主维系权威的手段。
以上内容综合了《礼记》、郑玄注及历史文献记载,可通过搜索来源查看完整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朝聘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在早晨时候进行婚约或婚姻联姻订礼的仪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朝的部首是月,笔画数为4;
- 聘的部首是耳,笔画数为12。
来源: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在古代,人们通常在早晨举行婚姻联姻的仪式,此时称为朝,而聘则指的是双方商订婚事的礼仪。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朝聘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对于朝聘这个词,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汉字写法。然而,由于现代大多数人使用的是现代标准汉字,所以我们更常见的是现代汉字的写法。
例句:
1. 他们在朝聘的仪式上宣读了婚约。
2. 王先生和李女士正在准备他们的朝聘仪式。
组词:
和朝聘相关的一些组词有:朝礼、朝见、朝拜等。
近义词:
与朝聘意思接近的词语有:聘礼、纳聘、下聘等。
反义词:
与朝聘意思相反的词语可能是:解约、分手、离婚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