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會歸的意思、會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會歸的解釋

(1).《書·洪範》:“會其有極,歸其有極。”謂君王聚合諸侯臣民,有其準則;諸侯臣民歸順君王,亦有其準則。後以“會歸”為共同依歸的極則。《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説相騰。道隱小成,其來舊矣,不有會歸,争驅靡息。” 唐 呂溫 《代百官請上尊號第三表》:“臣聞強名曰道,莫體混元之功;推大於天,豈報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視聽,示人津涯;俾其會歸,有所則象。”

(2).會合;歸結。 唐 王勃 《八卦蔔大演論》:“故據滄海而觀衆水,則江河之會歸可見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象刑一》:“凡此數説,雖不能會歸於一,要其大緻,皆謂别異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於用刑。”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把理與事這樣統一起來認識,就可以從語言上會歸宗旨,而不是強為之解。”

(3).結局,結果。 清 蔣士铨 《香祖樓·轉情》:“觀其源始,不離色心;檢其會歸,莫非苦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會歸"是現代漢語中的書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歸結、彙總",具體釋義及權威引用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将分散的事物或觀點進行系統性彙總,最終導向統一結論或核心要點。如《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歸結;彙總"(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7卷)。

二、曆史語用溯源

  1. 古代公文用語

    唐宋時期指對政務的彙總處置,如《唐六典》載"凡庶務會歸于尚書省",體現行政事務的集中處理流程(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唐六典》)。

  2. 哲學範疇引申

    朱熹《中庸章句》注"緻中和"時提出"會歸于一理",強調萬物終極原理的統合性(來源: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

三、現代語義分層

  1. 邏輯歸納

    在論述中指向核心論點,如"諸多例證皆會歸于同一規律"(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

  2. 目标指向性

    王力《中國現代語法》用例:"衆議紛纭而終會歸于實踐",強調動态的趨向過程。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會歸"詞條
  2. 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理氣會歸"的哲學闡釋(來源:中華書局整理本)
  3.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會"字表"終歸"義的曆時性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會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文獻解釋如下:

  1. 共同依歸的準則(核心義項)
    源自《尚書·洪範》“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指君王聚合諸侯臣民時需遵循統一準則,臣民歸順時也需遵循同一準則。後世引申為事物共同遵循的根本原則或終極标準。例如《北史》提到“不有會歸,争驅靡息”,強調統一準則對平息紛争的作用。

  2. 會合與歸結(動作義項)
    表示事物或思想的聚集與歸納。如唐代王勃在《八卦蔔大演論》中以“據滄海而觀衆水”比喻通過宏觀視角觀察事物的彙聚,宋代程大昌在《考古編》中也用此詞表達對多種學說的整合。

  3. 結局或結果(引申義項)
    清代蔣士铨的《香祖樓》用“檢其會歸”指代最終結果,呂澂在佛學研究中則強調通過語言分析“會歸宗旨”,均體現此詞對事物終局的描述。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尚書》、唐代文獻及後世用例,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4)獲取更完整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如珍寶白洋卑官飙光痹民攙襲成不的吊惡調運翁動脈硬化斷管殘渖惡知識肺魚簠粱輻射弓韬工賊苟異怪裡怪氣寡欲詭問規造故世皇祖考隳落嫮忌建溪金姑聲堇色箕瓢記説蠲赈康安令聞嘉譽隆誇泷泷螺絲刀母音耐久朋秋華凄咽觑當榮枯善敗上行神帛石烈手擊子宿嫌通喚同坎銅冶土釜窐衡葦然文昌台巫婆想法閑往詨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