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映成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指兩種事物或景象相互襯托,彼此對照,從而顯得更加有趣、生動或富有美感。核心在于“相輔相成”的和諧關系,強調通過對比或映襯增強整體效果。
交相輝映、妙趣橫生、相得益彰。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學習,可參考、3、6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相映成趣》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兩種或多種事物彼此映襯,互相呼應,使整體更顯得有趣、有特色。下面将對《相映成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解釋。
《相映成趣》中的第一個字“相”是由木和目組成,總筆畫數為9;第二個字“映”由日和彳組成,總筆畫數為9;第三個字“成”由一和戈組成,總筆畫數為6;最後一個字“趣”由走和走組成,總筆畫數為15。
《相映成趣》一詞最早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的“太尉向仁賦詩,有‘姿彩相映,石人傅粉’句”(姿态美好的形象互相襯托,像塗抹了粉的石頭人一樣)。後來在明代楊慎的《筠子雜記》中,使用了“相映成趣”的表述。
相映成趣(繁體字:相映成趣)
相映成趣 → 相映成趣
1. 紅綠相映成趣,場面非常熱鬧。
2. 畫中人物相映成趣,栩栩如生。
1. 相映:彼此映襯,相互烘托。
2. 成趣:顯得有趣,有特色。
1. 互為襯托
2. 形影相吊
1. 相形見绌
2. 背道而馳
以上是對《相映成趣》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的解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