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墨竹的意思、墨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墨竹的解釋

(1).墨畫的竹子。相傳始于 唐 吳道子 。一說,始于 五代 郭崇韬 之妻 李氏 。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卷二:“﹝ 李夫人 ﹞月夕獨坐南軒,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揮毫濡墨,模寫窗紙上,明日視之,生意具足。或雲自是人間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收藏·元》:“ 顧安 字 定之 ,善畫墨竹。 吳仲珪 以蒼老勝, 定之 以秀色勝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牆上挂着一幅淡遠秀勁的墨竹,看來似乎裝裱得不久。”

(2).竹的一種。 宋 黃休複 《茅亭客話·滕處士》:“有絲竹,葉細而青,莖瘦而紫,亦謂之墨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墨竹”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起源

墨竹(拼音:mò zhú)有兩種含義:

  1. 墨畫的竹子:指以水墨技法繪制的竹子題材畫作。其起源有兩種說法:
    • 一種認為始于唐代畫家吳道子;
    • 另一種認為始于五代時期郭崇韬之妻李氏。據記載,李氏因月下見竹影婆娑,遂以墨摹寫于窗紙上,開創此法。
  2. 竹的品種:指一種竹子,葉細、莖瘦而呈紫色,亦稱“絲竹”。

二、代表畫家與作品

北宋文同、元代顧安、清代鄭闆橋均為畫墨竹的名家。例如:


三、文化象征

墨竹在中國文化中寓意清高、淡泊、正直,象征柔中帶剛的品格與氣節。古人将其歸為“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贊其“生而有節”,常以詩詞、繪畫寄托高風亮節的情懷。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相關藝術史或植物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墨竹

墨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竹”,其中“木”是常用的字邊偏旁,表示與木頭有關的事物;“竹”是漢字中的一個常見字,表示與竹子有關的意思。

墨竹的拆分筆畫分别是4畫和6畫。其中,“木”的筆畫順序是橫折折豎,共計4畫;“竹”的筆畫順序是橫折撇捺折撇撇,共計6畫。

墨竹這個詞來源于佛教詞彙,是指壁上的畫像。在佛教寺院中,經常會在牆壁上繪制佛像或者其他重要人物的畫像,這些畫像被稱為墨竹。墨竹是佛教藝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墨竹也可以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種描繪竹子的技法與形式。在中國繪畫藝術中,竹子是非常常見的題材之一。墨竹在繪畫中以墨水的靈動表現竹子的形态和特征,具有獨特的美感。

在繁體字中,墨竹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墨竹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佛堂壁上的墨竹畫以其筆觸細膩和構圖賞心悅目而聞名。
  2. 他運用墨竹的技法,将竹子的韻味生動地表現出來。

組詞:墨迹、竹筆、竹林。

近義詞:墨畫、竹畫。

反義詞:彩繪、彩色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