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一種似羊之獸。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蛟羊似羊而無角,啖之,毒。”
“蛟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蛟羊”指傳說中一種外形似羊的獸類,無角,且具有毒性。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任昉的《述異記》,描述為“蛟羊似羊而無角,啖之,毒”。
需注意區分“蛟羊”與“蛟”“羊”單獨使用的含義,避免混淆。其核心定義仍以《述異記》的原始描述為準。
“蛟羊”是古代文獻中的虛構生物,具有羊的外形和毒性特征,主要作為文化意象存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述異記》原文或權威古籍注解。
蛟羊是一個漢字詞組,原意指的是一種神話中的神獸。蛟通“角”,羊指的是羊形狀的物體。蛟羊又可以泛指蛟角和羊形的事物。
蛟羊的部首分别是虍和羊,具體的拆分筆畫如下:
虍部:虎字底部,總共5畫。
羊部:羊字底部,總共6畫。
蛟字:虍(5畫) + 羊(6畫),總共11畫。
羊字:羊(6畫)。
蛟羊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獸》中,形容形狀似蛟角的異獸。在現代漢字中,蛟羊已經成為一個詞組,用來形容形狀奇特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蛟羊的寫法為「蟯羊」。
在古代漢字中,蛟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由“虍”(虎字底部)和“喬”(意為高大)組成。羊的字形則與現代相同。
1. 那把寶劍的劍柄形狀奇特,像是一條蛟龍的角和一隻羊的形狀,可謂蛟羊奇器。
2. 這座廟宇的屋頂上雕刻着蛟羊形象,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蛟龍、蛟龍潭、蛟螭、龍羊
近義詞:蛟龍、蛟螭。
反義詞:羲、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