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薇垣的意思、薇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薇垣的解釋

(1). 唐 開元 元年改稱中書省為紫微省。簡稱微垣。 元 代稱行中書省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司,亦沿稱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稱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時常以薇垣稱相當于中書省的中樞機構或布政司。 明 吳承恩 《賀思翁受封障詞》:“昔年蘭省,已頒錦軸之榮;今日薇垣,又捧綸音之盛。” 清 趙翼 《戲為疊字體寄邵耐亭》詩:“憶昔與君初結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稱。 明 王猷定 《軍山看日出》詩:“長鲸鼓浪吼天門,北鬥薇垣辨不得。”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挽詩》:“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薇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


一、字義解析

  1. 指草本植物“大巢菜”(野豌豆),古時常作野菜食用。《詩經·小雅·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即描述此物,象征隱逸或清貧生活。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本義為牆垣,引申為官署、星域。如“紫微垣”為星官名,代指帝王居所或中樞機構。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


二、複合詞釋義

薇垣合稱有兩重含義:

  1. 天文意象

    為“紫微垣”的雅稱。紫微垣是古代星象三垣之一,位于北天中央,象征天帝居所,後借指皇宮或朝廷中樞。

    例證:明代《觀象玩占》載:“紫微垣十五星,一曰薇垣。”

    來源:《中國天文學史》(陳遵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文學隱喻

    因“薇”具山野意象,“垣”表廟堂,二字結合形成“隱逸與仕途”的對照,常見于詩詞。如清代趙翼詩:“薇垣燈火夜校書”,喻指清貴官職。

    來源:《全清詩》(中華書局,2002年)


三、文化延伸


結論:

“薇垣”本為星象術語,經文學轉化後,既指天帝/帝王居所,亦喻清要官職,兼具天文與人文雙重意蘊。其核心始終圍繞“中樞、尊貴”之義,而植物“薇”的融入則為詞彙增添了自然與隱逸的文化底色。

網絡擴展解釋

“薇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演變和語境差異:

一、曆史官署代稱(綜合)

  1. 唐代起源:唐開元元年(713年)改中書省為“紫微省”,簡稱“薇垣”,成為中央行政中樞的代稱。
  2. 元代延續:元代将地方最高行政機構“行中書省”稱為薇垣。
  3. 明清發展: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司,清代稱布政司,均沿襲“薇垣”之稱。明清文人常用此詞代指省級行政機構,如吳承恩《賀思翁受封障詞》中“今日薇垣”即指布政司。

二、天文星象指代(參考) “薇垣”與“微垣”存在混用現象,後者指“紫微垣”——中國古代星官三垣之一,象征帝王居所。《帝京篇》中“微垣妖彗消”即用此天文意象。

三、現代引申含義(據) 部分現代詞典擴展解釋為“圍牆上的薇草”,比喻優美環境。此義項多見于文學修辭,如形容庭院雅緻或心靈境界,但需注意該解釋在古籍中未見明确用例。

建議辨析:

若需考據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指向行政機構或星象。

别人正在浏覽...

罷亞庳濕步鬥壇不拘細行擦拳磨掌成千成萬沖弱待閑搭面打中夥登庸納揆電池耳跟廂風塵物表浮漂膏脈高旻高謝诰軸公筵過敏裹首橫恣鶴胎畫地爲獄會場豁子谏鼙角膜解謎巾拂競朗警厲荊篠瑾瑕量交理財黎萌螺岡駱驿不絕馬币蠻纏秘幻南帝泥汪杞婦侵愁囚殺是非渦樹丫索知桃李月天助挑饬童仆頽落外闾香貍先我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