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魏的意思、象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魏的解釋

(1).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築,亦叫“闕”或“觀”,為懸示教令的地方。《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象魏,闕也。” 賈公彥 疏:“ 鄭司農 雲:‘象魏,闕也’者, 周公 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 孔子 謂之觀。” 唐 楊炯 《少室少姨廟碑》:“太微營室,明堂布政之宮;白獸蒼龍,象魏懸書之法。” 清 錢謙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陸化熙授承德郎》:“參報待以削草,象魏用為縣書。”

(2).借指宮室,朝廷。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雲觀變為狐兔之藪,象魏化為虎豹之蹊。”《南齊書·高帝紀上》:“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 宋 蘇轼 《上太皇太後賀正表》:“臣職守江湖,心馳象魏。天威咫尺,想聞清蹕之音。” 清 顧炎武 《雒陽》詩:“象魏雲常紫, 龍池 水自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魏是古代中國宮廷建築的重要構成部分,特指宮門外兩側對稱的高台建築,又稱“阙”或“觀”,具有頒布法令、昭示禮儀的政治象征意義。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本義與建築形制

“象魏”一詞中,“象”指法度、圖像,“魏”通“巍”,意為高大壯觀。合稱指宮門前巍然矗立的雙阙。其形制為左右對稱的高台,台上建有樓觀,可供瞭望,是周代王宮、諸侯宮門的标志性建築。例如《周禮·天官·大宰》記載:“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縣(懸)治象之法于象魏。” 此處“象魏”即指懸挂法令的高台。

二、核心功能與文化象征

  1. 頒布政令的場所

    每逢歲首,官府将法令條文書寫于木牍,懸挂于象魏之上公示,供萬民觀覽,稱為“懸法象魏”。《左傳·哀公三年》載:“季桓子至,禦公立于象魏之外……命藏《象魏》,曰:‘舊章不可亡也。’” 說明象魏是保存與宣示法典的權威場所。

  2. 禮儀與權力的象征

    象魏的高聳形态彰顯君主威儀,其位置介于宮禁與市井之間,成為連接政權與民衆的禮儀性空間。東漢班固《兩都賦》描述皇宮“樹中天之華阙,豐冠山之朱堂”,即以阙樓象征天子威嚴。

三、詞義延伸與演變

四、學術考據與依據

參見典籍: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春秋左傳正義》(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未央宮考古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象魏”是古代建築術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建築實體
    指古代天子或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聳建築,又稱“阙”或“觀”。其功能是懸挂、公示國家法令,供民衆觀看學習。例如《周禮》記載:“乃縣治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這種建築形制高大威嚴,象征朝廷權威,如班固《典引》提到“縣治象之法于象魏”。

  2. 借代引申
    因象魏位于宮門核心位置,常被借指代“宮室”或“朝廷”。例如南朝文獻中“象阙憲章新”即以象魏代指朝廷政令。


注意:部分網頁(如)将“象魏”解釋為“表裡不一”的成語,此說法缺乏可靠文獻支持,建議以權威曆史典籍和辭書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把捉波導渤海琴不象不悆采蘭曹白魚城谯陳言尺椽片瓦遲聲丹鑰蹀躂鼎賜仿模風景馮氣鳳笙耕械工金貢文國賓館行走如飛闳大不經紅彤彤驩浃毀诋江亭怨禁口浸取計獻客禮練習生鐐盎缭掉離害靈姑銔流宕忘反賂息名不虛得謀憲褭絲牛铎頻道品族擎天架海青雲獨步契需壤流容假沙外實缺說好疏樸樹塞門推天搶地五排閑事绡黼溪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