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魏的意思、象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魏的解释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闕”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象魏,闕也。” 贾公彦 疏:“ 郑司农 云:‘象魏,闕也’者, 周公 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闕高魏魏然, 孔子 谓之观。” 唐 杨炯 《少室少姨庙碑》:“太微营室,明堂布政之宫;白兽苍龙,象魏悬书之法。” 清 钱谦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陆化熙授承德郎》:“参报待以削草,象魏用为县书。”

(2).借指宫室,朝廷。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藪,象魏化为虎豹之蹊。”《南齐书·高帝纪上》:“入兵万乘之国,顿戟象魏之下。” 宋 苏轼 《上太皇太后贺正表》:“臣职守江湖,心驰象魏。天威咫尺,想闻清蹕之音。” 清 顾炎武 《雒阳》诗:“象魏云常紫, 龙池 水自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象魏是古代中国宫廷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特指宫门外两侧对称的高台建筑,又称“阙”或“观”,具有颁布法令、昭示礼仪的政治象征意义。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本义与建筑形制

“象魏”一词中,“象”指法度、图像,“魏”通“巍”,意为高大壮观。合称指宫门前巍然矗立的双阙。其形制为左右对称的高台,台上建有楼观,可供瞭望,是周代王宫、诸侯宫门的标志性建筑。例如《周礼·天官·大宰》记载:“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悬)治象之法于象魏。” 此处“象魏”即指悬挂法令的高台。

二、核心功能与文化象征

  1. 颁布政令的场所

    每逢岁首,官府将法令条文书写于木牍,悬挂于象魏之上公示,供万民观览,称为“悬法象魏”。《左传·哀公三年》载:“季桓子至,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亡也。’” 说明象魏是保存与宣示法典的权威场所。

  2. 礼仪与权力的象征

    象魏的高耸形态彰显君主威仪,其位置介于宫禁与市井之间,成为连接政权与民众的礼仪性空间。东汉班固《两都赋》描述皇宫“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即以阙楼象征天子威严。

三、词义延伸与演变

四、学术考据与依据

参见典籍: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春秋左传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未央宫考古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象魏”是古代建筑术语,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建筑实体
    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耸建筑,又称“阙”或“观”。其功能是悬挂、公示国家法令,供民众观看学习。例如《周礼》记载:“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这种建筑形制高大威严,象征朝廷权威,如班固《典引》提到“县治象之法于象魏”。

  2. 借代引申
    因象魏位于宫门核心位置,常被借指代“宫室”或“朝廷”。例如南朝文献中“象阙宪章新”即以象魏代指朝廷政令。


注意:部分网页(如)将“象魏”解释为“表里不一”的成语,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持,建议以权威历史典籍和辞书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巴格达百尺磅秤鼻注舶货查案长心偁述春耨地简东挦西撦钝直飞禽风谲云诡風流雲散副能光铓规补贵嫔皓带化度寺碑化缉皇畿灰容土貌货卜记词敬贤重士捃获鵕鸡空彪略定离附菱丝犁牛之子理雪陋薄緑鍼民不畏死敏卲挠挫女魃破工夫浅闻小见起顶乞穷俭相阒若乳臭伤水蛇粟疏圃松闲唐棣天瞩铁骨铮铮五城御史司坊贤圣先茔枭捷小诵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