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言的意思、陳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言的解釋

(1).陳舊的言詞。 宋 王安石 《韓子》詩:“力去陳言誇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書序》:“而無用之巵辭,不切之陳言,無所得入乎其間。此則所謂以題還題也。”

(2).指舊說。 李廣田 《論怎樣打開一條生路》:“假如望文生義,我們試為附會作新的解釋,又何取乎古人之陳言。”

(3).陳述的言論;陳述言辭。《韓非子·備内》:“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孔子家語·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陳言而伏,靜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肅 注:“陳言於君,不望其報。” 清 恽敬 《上陳笠帆按察書》:“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議讞助之曰‘分考’,陳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辭曰:‘羞與為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陳言"是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詞素構成與曆史語用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素本義解析 "陳"在《漢語大詞典》中指代"時間久遠的"(漢典,zdic.net),《說文解字》釋為"堂途也",後引申為鋪陳、排列;"言"則指言語、論說,甲骨文字形作舌從口中出之象(《古代漢語詞典》)。二字組合構成并列結構,原初意義指向"鋪陳言辭"的行為狀态。

二、語義發展脈絡

  1. 本義層面:指具體的言論表達 《禮記·表記》"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陳"鄭玄注:"陳謂言其過于外也",此處"陳言"作動賓結構,意為公開陳述言論。

  2. 引申層面:特指缺乏新意的内容 唐代韓愈《答李翊書》提出"惟陳言之務去",此處的"陳言"已轉化為名詞性複合詞,特指因襲舊說、缺乏獨創性的文字表達,該用法成為後世文學批評的重要術語(《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

三、現代規範用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确立雙重釋義: ① 陳述意見:如"不敢陳言"; ② 陳舊的言辭:如"文章忌陳言"(商務印書館,2020)。兩種釋義在具體語境中可通過語法結構區分:作動詞短語時重音在"陳",作名詞時重音在"言"。

四、跨學科應用 在中醫典籍《黃帝内經》中出現"五實五虛"理論,其中"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稱為"陳言",此處專指病态的語言表達方式(《中醫基礎理論》人民衛生出版社),形成特殊的專業術語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陳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陳舊的言論
    指過時、不再適用或缺乏新意的言辭,常帶有貶義。例如:“力去陳言誇末俗”(王安石《韓子》詩),強調去除舊有觀念的重要性。

  2. 舊有的說法
    指曆史上已有的觀點或理論,可能被現代語境視為缺乏創新。如李廣田曾提到“古人之陳言”需重新解讀。

  3. 陳述的言辭
    中性用法,指表述意見或言論的行為。例如《韓非子·備内》中“責陳言之實”,意為驗證所陳述内容的真實性。


二、使用場景與評價


三、相關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韓非子》《禮記》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表核表演唱兵誅玻璃纖維參叩常備軍船夫蠢蠢翾翾單刺打腿颠狂峒丁兜風惡障反身自問伏方感恩圖報毂端候星回照火畜狐死首丘江路檢索教育方針井渫鸠盤荼記歇叩辭诳動兩禁糧料龍文刀駱田仆姑謙恭下士鲭鳀其中勸慕柔術嗓嗑桑落三真六草沙糖省門盛夏詩界時藝梳弄說閑話斯巴達克思私全挑狎鐵衣郎抟弄團小組罔上虐下文鲂小不點席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