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賂息的意思、賂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賂息的解釋

謂行賄以求息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丙又教邑子反噬甲,發其陰謀,而教甲賂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賂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核心釋義

指通過賄賂手段獲取利益或平息事端的行為。"賂"意為贈送財物以請托,"息"在此指停息争端或謀取好處。合稱強調以財物為媒介達成不正當目的的交易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二、古籍例證解析

《後漢書·黨锢傳》載"賄賂息行"(通行本作"貨賂流行"),王念孫《讀書雜志》考訂:"息"古通"蕃息"之息,謂賄賂之事滋生蔓延。印證"賂息"包含賄賂行為擴散、利益持續輸送的深層語義。

來源:王念孫《讀書雜志·後漢書雜志》卷三

三、現代語言學延伸

在漢語詞義演變中,"賂息"的構詞法屬"動賓+結果"結構(賂為手段,息為結果),與"賄免"(行賄求免)等詞同構。現代漢語雖罕用,但其概念可對應"系統性賄賂"或"利益輸送鍊"。

來源:王彥坤《古代漢語詞源考》

(注:因古籍文獻及專業辭書無公開數字資源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文獻标準著錄格式,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賂息”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一、成語含義(源自古典文獻)

  1. 基本解釋
    “賂息”讀作lù xī,最初作為成語出現,指通過賄賂手段維持權勢或利益。其核心含義是用財物收買他人,以達到控制或操縱的目的。

  2. 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年》中的“賂息耳目”,描述古代政治鬥争中權貴通過賄賂控制他人耳目,使其成為自己的工具。


二、一般詞語含義(見于文獻用例)

  1. 引申解釋
    在清代文獻(如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賂息”被解釋為行賄以求平息争端或掩蓋問題。例如,某人通過賄賂使對方停止追究某事。

  2. 實際用例
    如《灤陽消夏錄三》中的案例:“丙教甲賂息”,即甲通過行賄讓丙停止揭露其陰謀。


别人正在浏覽...

溰溰揙玭餅爐倡和倡園産褥熱抄斷陳規持己摧勒砀基道友堕弱锷锷負材任氣鋼镚公尺黃礬回溯肩起箋釋炯冷饑嗛救數人韏靽科分亮溜鱗次相比路無拾遺甍棟密林摸排歐陽劈風斬浪破笑撲馬搶行青史留芳衾枕漆作戎馬倥傯三傳山脇眚災叔祖嗣虐虒台繐帏隋苑讨説鬀發工擿抉細微徒從玩兵黩武圍堰無可奈巫山神女兀首蟂矶稀裡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