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馮氣的意思、馮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馮氣的解釋

氣脹。《莊子·盜跖》:“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阪,可謂苦矣。” 曹礎基 注:“馮,通‘憑’,滿;馮氣,氣漲。”一說為憤懑,見 成玄英 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馮氣"是古漢語詞彙,現罕用,其核心含義指郁結于胸中的憤懑不平之氣。具體解析如下:

一、本義解析 “馮”讀作píng(此處不讀féng),通“憑”,有“滿溢”“積聚”之意;“氣”指情緒、氣勢。合指怒氣、憤懑之氣在胸中郁積充盈的狀态。此義項源自“馮”的古義,如《說文解字注》釋“馮”為“盛怒滿胸”之象(段玉裁注)。

二、古籍例證 該詞多見于先秦兩漢文獻,典型案例如:

  1. 《左傳·昭公五年》:“今君奮焉震電馮怒。”杜預注:“馮,盛也。”指怒氣盛大充盈。
  2. 《楚辭·哀時命》:“願舒志而抽馮兮。”王逸注:“馮,一作懑,憤懑也。”直接以“憤懑”釋“馮”。
  3. 《漢書·郦食其傳》:“食其馮轼下齊七十馀城。”顔師古注引孟康曰:“馮,怒也。”此處“馮”亦含憤激之意。

三、引申與關聯 “馮氣”可視為“憤懑”“郁憤”的同義古語詞,強調情緒因受壓抑而蓄積待發的狀态。其語義與中醫“氣滞”“肝郁”等概念存在文化關聯,皆指體内氣機壅塞不通的病理現象(參考《黃帝内經·素問》論情志緻病)。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馮"字條釋義三:“憤懑。參見‘馮心’‘馮怒’。”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馮(píng)"字條:“盛;大。引申為憤懑。”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馮”:“或假為憤懑字。”
  4. 《左傳注疏》(杜預、孔穎達)對昭公五年“馮怒”的訓釋。

(注:古籍原文及注疏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國學大師”等權威古籍數據庫,此處不提供鍊接以确保來源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

“馮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與發音
    該詞讀作féng qì,原指氣脹的生理狀态,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莊子·盜跖》提到“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阪”,描述因氣脹導緻的痛苦感。

  2. 古籍注釋的分歧

    • 曹礎基的注解:認為“馮”通“憑”,意為“滿”,即“氣漲”。
    • 成玄英的疏解:解釋為“憤懑”,側重情緒上的郁結。
      兩種解釋分别從生理與心理角度展開,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3. 現代可能的誤用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引申為“面對困境時保持冷靜堅韌的意志”,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馮”字其他含義(如“憑”)的誤推,需謹慎使用。

  4. 使用建議
    在學術或古文閱讀中,建議優先采用“氣脹”或“憤懑”的釋義,并标注具體出處及注釋來源,避免混淆。

“馮氣”本義為氣脹,引申可表情緒郁結,現代衍生含義需結合權威資料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闆車半複賽虣出拔趙易漢不忝殘疾超影充羨撺慫殿阙第觀餓莩遍野兒童福利事業發咒風霆佛殿高鬥涫沸哈密瓜花不愣登話弄津筏忌歲鈞金束矢開航狂朋怪侶曠士老套頭縺縷離貳瀝瀝淅淅籠官露堂蠻獠祃旗眇冥腦後賬抛物面鏡劈裡巴拉丘役三班奉職三結合上旅呻恫沈懿神照赦書射像止啼折獄說法台死乞百賴隋苑太蔟唐環銅钿罔罝枉屈未可吳泉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