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選拔俊逸。《晉書·皇甫谧傳》:“陛下披榛採蘭,并及蒿艾,是以 臯陶 振褐,不仁者遠。”
(2).《詩·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養也……有其義而亡其辭。”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後因以“採蘭”喻盡孝養親。 唐 白居易 《思歸》詩:“薄俸未及親,别家已經時,冬積溫席戀,春違採蘭期。” 唐 許堯佐 《柳氏傳》:“榮名及親,昔人所尚,豈宜以濯浣之賤,稽採蘭之美乎?”
(1).《文選·束晳〈補亡詩·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采蘭,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養其父母,喻人求珍異以歸。”後因以“采蘭”謂供養父母之事。 唐 韓愈 《孟生詩》:“采蘭起幽念,眇然望東南。” 宋 梅堯臣 《汝南江鄰幾》詩:“且奉采蘭養,應無抱玉啼。”參見“ 南陔 ”。
(2).指 晉 束晳 的《補亡詩·南陔》。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詩》:“曉日驅征騎,春風詠采蘭。誰言臣子道,忠孝兩全難。”
“采蘭”是一個具有文化内涵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該義項源自《晉書·皇甫谧傳》中“陛下披榛采蘭,并及蒿艾”的典故,比喻君主或上位者像在荊棘中采摘蘭花一樣,選拔優秀人才,甚至包容普通之人,體現對賢能的重視。
此含義出自《詩經·小雅·南陔序》及晉代束皙的《補亡詩》,其中“循彼南陔,言采其蘭”以采摘香草供養父母為喻,後引申為子女盡心奉養雙親的孝道。唐代白居易《思歸》等詩作中亦用此典表達思親之情。
“采蘭”作為名字時,寓意才華出衆與品德高潔(如蘭花象征君子),但此用法與詞語本義關聯較弱。其核心内涵仍圍繞人才選拔與孝道文化展開,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詩詞。
《采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采集蘭花。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去山野采摘美麗的蘭花的行為,也可以比喻欣賞美麗事物或者獲取珍貴的收獲。
拆分部首和筆畫:《采蘭》的拆分部首為「釆」和「蘭」,其中「釆」是表示摘取的意思,「蘭」則是指蘭花。《采蘭》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采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養生主》。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個人出門采摘蘭花的情景。
繁體字中的《采蘭》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采蘭」在古書中的寫法有多種變化,如「採蘭」、「埰蘭」、「采蘭」等。但這些寫法與現代的《采蘭》是相通的,隻是在字形和筆畫的組合上稍有差異。
例句:他今天去山裡采蘭了。
看到山坡上開滿了采蘭的蘭花,我不禁駐足欣賞。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采花、采摘、采集。
近義詞:摘花、揀花、摘取。
反義詞:栽培、種植、培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