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蹀躂的意思、蹀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蹀躂的解釋

象聲詞。狀牲口的走路聲。 王西彥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兩頭牛走在一起,蹄子蹀躂地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蹀躂”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疊韻聯綿詞,現規範寫法通常作“蹀躞”(dié xiè),二者屬于異形詞關系。該詞本義指小步行走的姿态,常見于古代文獻及方言表述中。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指腳步細碎、徘徊不前的狀态,如《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小步走路;往來徘徊”。
  2. 引申含義:可表示因猶豫、焦慮而反複踱步,如“蹀躞于庭,思慮萬千”。
  3. 方言用法:在江淮官話等方言中,引申為“折騰、反複擺弄”,如“蹀躞舊書卷,不忍釋手”。

古籍用例:

南朝《玉台新詠》有“蹀躞越橋上,河水東西流”之句,生動描繪了緩步過橋的動态場景。

詞源考據:

該詞源于古漢語連綿詞,聲母“d”與“x”形成雙聲疊韻結構,符合漢語聯綿詞的語音規律。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及“蹀”“躞”二字均有“足部動作”的義項關聯。

注:本釋義綜合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蹀躂”可能是“蹀躞”或“溜躂(跶)”的混淆或筆誤。根據權威資料解釋:

  1. 蹀躞(dié xiè)
    由“蹀”和“躞”組成,均表示小步行走或徘徊的動作。

    • 蹀:指頓足、輕踏,如“蹀足”;
    • 躞:本義為小步走,後也指書卷的軸,如“玉躞”。
      組合後多形容人徘徊、猶豫不前的狀态,或指裝裱書畫的卷軸。
  2. 溜躂/溜跶(liū da)
    若您想表達“散步、閑逛”之意,正确用詞為“溜跶”(也作“溜達”),屬口語化表達,如“飯後去公園溜跶”。

建議:若需描述小步行走或徘徊,推薦使用“蹀躞”;若指隨意散步,則用“溜跶”。古籍或方言中若存在“躂”字單獨使用,多與“跶”相通,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河安養百意齒過肩隨叱利穿求穿鍼引線蠢貨醇茂啜菽飲水出世人辭賦從物擔肩胛盜賊課洞貫煩暴籓籠翻駡風蹶高略貫金櫃田歸嬉雇員尖尖驕玩豭豬浚洫劇州開慰科臣彄沓闊天闊地了當疠風馬價銀茫無涯茂衍謀財旁撓辟門鋪鋪阡張箧書潛遞啟節罄空青年會日出不窮軟指山貨碩響湯半體特訊脫屣王阮衛夫人違世無如鹹肉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