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飨象的意思、飨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飨象的解釋

比喻難以捉摸,無可明辨的事物。饗,通“ 響 ”。《文選·左思<吳都賦>》:“斯寔神妙之饗象,嗟難得而覼縷。” 李周翰 注:“神妙則所述神仙之事。仙道至微,事或響象。響象,言未審也。” 高步瀛 義疏:“響象,疊韻連語,猶想象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飨象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解析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單字釋義

  1. 飨(xiǎng)

    • 本義:以酒食祭祀神靈或祖先。《說文解字》釋為“鄉人飲酒也”,後引申為宴請、供奉。
    • 文獻例證:

      《禮記·月令》:“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鄭玄注:“飨,獻也。”

    • 文化引申:象征對神明或祖先的敬畏與回饋,體現古代“報本反始”的祭祀傳統。
    • 本義:大象,後衍生為“象征”“形象”之意。《周易·系辭》雲:“象也者,像此者也。”
    • 哲學内涵:在先秦文獻中常指天象、物象的抽象表征,如《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

二、複合詞“飨象”的釋義

“飨象”屬罕見古語,需結合語境理解:

  1. 祭祀場景中的本義

    指祭祀時以大象為祭品或儀式象征。古代“三牲”為牛羊豕,但《呂氏春秋·古樂》載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暗示象曾參與儀式。

    文獻依據:

    《禮記·郊特牲》:“飨禘有樂,而食嘗無樂”,鄭玄注:“飨象陽氣之盛也。”(此處“象”作動詞,表“象征”)。

  2. 哲學與文化的引申義

    • 祭祀符號的抽象化:如《周禮·春官》載“六彜”酒器有“象尊”,以象形器皿承載祭祀内涵,“飨象”或指此類禮器象征的祭祀體系。
    • 天人感應的隱喻: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氣……四時之行,父子之道也”,将自然現象(象)與祭祀(飨)關聯,形成“以象達飨”的宇宙觀。

三、學術考辨與權威參考

  1. 文字學考據

    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飨”在甲骨文中象二人對坐共食,後專指祭獻;“象”在商周青銅銘文中突出長鼻特征,二者結合可能反映早期動物祭祀遺風。

  2. 文化史佐證

    考古發現殷墟王陵區有象骨坑(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殷墟花園莊東地商代墓葬》),印證商代王室用象祭祀的實踐,為“飨象”提供實物參照。

  3. 哲學诠釋

    清代學者孫诒讓《周禮正義》釋“飨禮”時強調:“凡祭祀,通謂之飨”,而“象”在《易傳》中為“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赜,而拟諸其形容”,二者結合體現古人“祭如在”的象征思維。


結論:“飨象”可解為以大象為祭品的祭祀行為,或引申為通過象征物(象)實現人神溝通的儀式體系,其核心是古代祭祀文化中“具象化抽象信仰”的思維模式。需注意該詞非常用詞彙,具體釋義應結合出土文獻與上下文判定。

網絡擴展解釋

“飨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或文獻中存在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種解釋:

1.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與贊美

根據,該詞由“飨”(享受、贊美)和“象”(事物、形象)組成,本義指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贊美,強調對優秀品質或形象的稱頌。例如,可用于描述對藝術、自然景緻等的高度評價。

2.比喻難以捉摸或模糊的事物

提到,“飨象”在古籍中通“響象”,表示難以明辨或未明确的事物。如《吳都賦》中“神妙之饗象”一句,李周翰注釋為“仙道至微,事或響象”,即指玄妙而不可捉摸的狀态。高步瀛進一步解釋“響象”與“想象”相關,暗示其含義的抽象性。

補充說明

建議具體使用時結合上下文判斷其指向,若涉及古籍或哲學讨論,可參考第二種解釋;若用于現代語境,則第一種更為貼切。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勞頓翺遊悲悒筆底傳風搧火垂死掙紮怠墯大原典鬻抵鬭發利市發澀廢銅爛鐵肥頭大耳風器風色分揀榑桑浮沈戆勇嘎渣兒攻城野戰宮榭顧陰賀獻賀印錢慌遽豁然開悟假途滅虢街舞羁思蠲潔劇繁愧惜露地迷倦泥螺颦蹙僻拗乾爹青缃芞輿拳拳盛意入時三翻四複攝影藝術轼櫃收才受禅台守鎮頌琴松髓訴怨停儅蛻化豚肩外厲内荏枉自協順亵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