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飨象的意思、飨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飨象的解释

比喻难以捉摸,无可明辨的事物。饗,通“ 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斯寔神妙之饗象,嗟难得而覼缕。” 李周翰 注:“神妙则所述神仙之事。仙道至微,事或响象。响象,言未审也。” 高步瀛 义疏:“响象,迭韵连语,犹想象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飨象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需拆分解析其本义与引申义:

一、单字释义

  1. 飨(xiǎng)

    • 本义:以酒食祭祀神灵或祖先。《说文解字》释为“乡人饮酒也”,后引申为宴请、供奉。
    • 文献例证:

      《礼记·月令》:“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郑玄注:“飨,献也。”

    • 文化引申:象征对神明或祖先的敬畏与回馈,体现古代“报本反始”的祭祀传统。
    • 本义:大象,后衍生为“象征”“形象”之意。《周易·系辞》云:“象也者,像此者也。”
    • 哲学内涵:在先秦文献中常指天象、物象的抽象表征,如《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二、复合词“飨象”的释义

“飨象”属罕见古语,需结合语境理解:

  1. 祭祀场景中的本义

    指祭祀时以大象为祭品或仪式象征。古代“三牲”为牛羊豕,但《吕氏春秋·古乐》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暗示象曾参与仪式。

    文献依据:

    《礼记·郊特牲》:“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郑玄注:“飨象阳气之盛也。”(此处“象”作动词,表“象征”)。

  2. 哲学与文化的引申义

    • 祭祀符号的抽象化:如《周礼·春官》载“六彝”酒器有“象尊”,以象形器皿承载祭祀内涵,“飨象”或指此类礼器象征的祭祀体系。
    • 天人感应的隐喻: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四时之行,父子之道也”,将自然现象(象)与祭祀(飨)关联,形成“以象达飨”的宇宙观。

三、学术考辨与权威参考

  1. 文字学考据

    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飨”在甲骨文中象二人对坐共食,后专指祭献;“象”在商周青铜铭文中突出长鼻特征,二者结合可能反映早期动物祭祀遗风。

  2. 文化史佐证

    考古发现殷墟王陵区有象骨坑(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印证商代王室用象祭祀的实践,为“飨象”提供实物参照。

  3. 哲学诠释

    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释“飨礼”时强调:“凡祭祀,通谓之飨”,而“象”在《易传》中为“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二者结合体现古人“祭如在”的象征思维。


结论:“飨象”可解为以大象为祭品的祭祀行为,或引申为通过象征物(象)实现人神沟通的仪式体系,其核心是古代祭祀文化中“具象化抽象信仰”的思维模式。需注意该词非常用词汇,具体释义应结合出土文献与上下文判定。

网络扩展解释

“飨象”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或文献中存在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种解释:

1.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

根据,该词由“飨”(享受、赞美)和“象”(事物、形象)组成,本义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强调对优秀品质或形象的称颂。例如,可用于描述对艺术、自然景致等的高度评价。

2.比喻难以捉摸或模糊的事物

提到,“飨象”在古籍中通“响象”,表示难以明辨或未明确的事物。如《吴都赋》中“神妙之饗象”一句,李周翰注释为“仙道至微,事或响象”,即指玄妙而不可捉摸的状态。高步瀛进一步解释“响象”与“想象”相关,暗示其含义的抽象性。

补充说明

建议具体使用时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指向,若涉及古籍或哲学讨论,可参考第二种解释;若用于现代语境,则第一种更为贴切。

别人正在浏览...

暗淡不干不无蔡畅茶坊蝉翅拓潮气陈规摧剥存注丹客大巫貂裘换酒雕文织彩都君烦恼魔嘎巴诰敕房歌奏工业气压勾瞿蚝莆合浦诲导将略家雀儿金子记取九重宫絶节鞠室开眉磕头的连污僚朋领事裁判权鸾盖论辨灭贴谬官闹九垓偶对袍绔漂然贫瘠峭涧齐大非耦凄悯清颷七女池取戾赛祀识遇树果亭竈宛驷文簟香炉峯狎玩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