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沈的意思、浮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沈的解釋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種祭河川的儀式。《爾雅·釋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紳 《溯西江》詩:“孤棹自遲從蹭蹬,亂帆争疾競浮沉。” 艾青 《魚化石》詩:“在浪花裡跳躍,在大海裡浮沉。”

(3).隨波逐流。謂追隨世俗。《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病免居家,與閭裡浮沉,相隨行,鬭雞走狗。”《舊唐書·裴度傳》:“﹝ 度 ﹞及晚節,稍浮沉以避禍。” 宋 司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 清 龔自珍 《對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漢 班倢伃 《搗素賦》:“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文選·王僧達<答顔延年>詩》:“結遊略年義,篤顧棄浮沉。” 李善 注:“ 高誘 《淮南子》注曰:‘浮沉,猶盛衰也。’” 唐 劉複 《出東城》詩:“一為浮沉隔,會合殊未央。”《明史·文苑傳四·李維桢》:“﹝ 維楨 ﹞浮沉外僚,幾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計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來。”

(5).埋沒;沉淪。 宋 蘇轼 《與人書》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漸著,豈復久浮沉裡中?” 明 宋濂 《故紹興路總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陸嵩 《贈龔藍生》詩:“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時事動憤懣。”

(6).出現和消失。 漢 陸賈 《新語·道基》:“天氣所生,神靈所治,幽閒清浄,與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裡,許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書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羨 作 豫章郡 太守。臨去,都下人因寄百計函書。既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緻書郵!’”後稱書信未送到為“浮沉”。 清 孫枝蔚 《淮渎廟樓寓作》詩:“ 揚州 雖咫尺,書信易浮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沈”是“浮沉”的異體寫法,其中“沈”為“沉”的古體字。該詞含義豐富,既有字面意義,也有多重引申義。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礎含義

  1. 物理現象:指物體在水中或空中上下起伏的動态,如「樹葉在溪流中浮沈」。
  2. 古代祭祀儀式:特指祭河川時投放祭品(如酒、玉帛)的儀式,祭品隨水流或沉或浮以示神靈接納。

二、引申含義

  1. 處世态度:比喻隨波逐流、順應世俗,如《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與世浮沉”。
  2. 人生境遇:象征人生際遇的起伏,如官職升降(宦海浮沉)、命運盛衰,常見于古典文學對仕途的描寫。
  3. 信息傳遞:指書信未送達,典出《世說新語》殷羨“沉者自沉,浮者自浮”的典故,後衍生“洪喬之誤”一詞。

三、特殊用法 在詩詞中常通過浮沉意象表達哲理,如陸遊“浮沉自古萬事同”暗含對世事變幻的感慨,兼具“埋沒才華”或“短暫存在”的隱喻。

注:低權威網頁内容與重複,建議以權威古籍及辭書解釋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浮沈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事物的起伏變化或人生的浮沉。它可以形容事物或人在不同的環境中經曆的起伏變化,表達了生活中的波折與起落。 拆分部首和筆畫:浮沈的部首是水(氵)和辰(辰),筆畫是9畫。 來源和繁體:浮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以浮沈位。” 繁體字寫作「浮沈」。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中的「浮沈」并不是現代所用的,它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句:他經曆了許多浮沈,但始終保持樂觀的态度。 組詞:沉浮、浮沉不定、浮沉颠簸。 近義詞:起伏、沉浮。 反義詞:穩定、一成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