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禅台的意思、受禅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禅台的解釋

相傳為禅讓帝位而築的壇台。《三國演義》第九回:“ 王司徒 已命築‘受禪臺’,隻等主公到來。”《三國志通俗演義·廢獻帝曹丕篡漢》:“卻教 華歆 令 漢 帝築一臺,名‘受禪臺’。擇吉日良辰……令天子親捧璽綬,禪天下與王。”今京劇猶有《受禅台》一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受禅台是東漢末年為漢獻帝禅讓帝位給曹丕而建造的儀式性建築,具有重要曆史意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受禅台是專為禅讓帝位而建的壇台,用于漢獻帝将皇位“禅讓”給魏王曹丕的儀式。這一事件标志着東漢王朝的終結和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開端。

  2. 曆史背景
    建于東漢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在此接受漢獻帝劉協的禅讓,改國號為“魏”,年號黃初。這一過程雖名為禅讓,實為曹魏政權取代漢朝的政治手段。

  3. 建築特征

    • 位置:今河南省漯河市臨颍縣繁城鎮
    • 規模:原高約20米,底周長368米,總面積8448平方米,現殘存台高約13米
    • 結構:分三層,上圓下方,象征“天圓地方”
  4. 文化影響
    該事件被載入《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文獻,京劇保留劇目《受禅台》即以此為題材。

  5. 現存遺迹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前存有記載禅讓過程的《受禅表》和《公卿将軍上尊號奏》石碑。

注:部分網頁提及佛教相關解釋(如),但根據權威史料,受禅台特指曹丕受漢禅的曆史建築,與其他文化場景無直接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受禅台的意思

受禅台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它指的是古代禅宗寺院中用來舉行禅宗堂會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寺廟的住持會向前來學習禅宗的僧衆傳授佛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受禅台的部首為“禾”,它是由“禾”和“台”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禾”是指禾苗,表示與農作物有關;“台”表示一種平台或樓閣的建築物。

在字的結構方面,“禾”部在左邊,由5劃組成;而右邊的“台”部則由3劃組成。

來源和繁體

“受禅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的佛教文獻中,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受禅台”保持了相同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受禅台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它的形狀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隻是書寫風格可能略有差異。

例句

1. 高僧傳法于受禅台上,衆人虔誠聆聽。
2. 受禅台上,和尚教導衆人如何修行。

組詞

1. 受禅:指參加禅宗的修行并接受主持者的指導。
2. 禅台:指用于舉行禅宗堂會的地方。
3. 禅宗:指佛教的一支,強調通過坐禅修煉來開悟。
4. 台地:指高出周圍地面的平坦地帶。
5. 台階:指連接不同高度的地面的一組台階。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禅堂、禅室、禅院
反義詞:誦經堂、經堂、講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