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涸的硯池。 金 元好問 《東湖次及之韻》:“竹溪花島要君詩,醉墨幾番枯研滴。”
“枯研”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枯研”指幹涸的硯池(即硯台中無墨或墨汁已幹的狀态)。其拼音為kū yán,常見于古漢語文獻中,例如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東湖次及之韻》曾用“醉墨幾番枯研滴”描述研墨作詩的情景。
枯(kū):
研(yán):
元代詩人元好問在《東湖次及之韻》中寫道:“竹溪花島要君詩,醉墨幾番枯研滴。”此處“枯研”既指硯台幹涸,也暗喻詩人反複斟酌、耗盡心力創作的狀态。
部分網絡資料(如、5)将“枯研”誤釋為“鑽研學問導緻身心憔悴”,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綜合高權威性來源(如漢典、查字典等),建議以“幹涸的硯池”為準确釋義。
《枯研》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研究已經過時或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枯研作為一個詞語,常常用于形容那些沉迷于瑣碎的、無關緊要的學問或研究中的人。
《枯研》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石”。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其中“木”部的筆畫數為4畫,“石”部的筆畫數為9畫。
《枯研》一詞來源于漢語,它是兩個漢字的組合。在繁體字中,枯研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枯研可能會有一些變體,但總體的意思和寫法基本相同。
1. 他整天鑽研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知識,真是個枯研之人。
2. 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枯研上,重要的是實踐和應用。
枯燥、枯竭、研究、研發、研究者
執著、鑽研、追求、專注
實踐、應用、創新、發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