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研的意思、枯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研的解釋

幹涸的硯池。 金 元好問 《東湖次及之韻》:“竹溪花島要君詩,醉墨幾番枯研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研”是一個相對古雅且使用頻率不高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漢字“枯”與“研”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 字義解析與核心含義

  1. “枯”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 指草木失去水分而幹萎、衰敗。《說文解字》釋為“槀也”,即幹枯、枯萎。如“枯木”、“枯草”。
    • 引申義:
      • 幹涸: 指水源斷絕,如“枯井”、“枯竭”。
      • 枯燥、無味: 指缺乏生機、趣味或潤澤,如“枯坐”、“枯燥乏味”。
      • 憔悴、瘦瘠: 形容人或事物失去活力、光彩。
    • 在“枯研”中,“枯”主要取其“枯燥、缺乏生機” 的引申義。
  2. “研”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 指細緻地磨碾、研磨。《說文解字》釋為“䃺也”,即磨碎、磨細。如“研墨”、“研藥”。
    • 引申義:
      • 深入探究、思考: 指反複琢磨、仔細推究。這是“研”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義,如“研究”、“鑽研”。
      • 精細、深入: 形容思考或工作的狀态。
    • 在“枯研”中,“研”主要取其“深入探究、鑽研” 的引申義。
  3. “枯研”的合成含義: 将“枯”與“研”的含義結合,“枯研”意指:

    • 枯燥的鑽研: 指進行一種缺乏趣味、顯得單調乏味或消耗心力的深入研究、思考或學習過程。它強調研究活動本身的艱苦、枯燥性質。
    • 憔悴于鑽研: 引申指因過度專注于深奧或枯燥的學問、研究而導緻精神或身體上的憔悴、損耗。

二、 使用場景與語境

“枯研”一詞多用于描述學術研究、古籍整理、哲理思考等需要長時間專注、且過程可能比較艱苦、缺乏外在趣味性的活動。它帶有一定的文學色彩和古典韻味,常見于詩詞、古文或對古代學者治學狀态的描述中。

三、 權威參考來源

對于“枯研”一詞的釋義,主要基于對“枯”與“研”這兩個漢字在權威漢語工具書中的解釋及其組合邏輯的推導。以下為相關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對字詞的源流、本義、引申義及用例有詳盡收錄和分析。其中對“枯”和“研”的各個義項有權威界定,為理解“枯研”的合成含義提供了基礎。可參考相關詞條。
  2.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作為規範現代漢語詞彙使用的權威詞典,其對“枯”(枯燥)和“研”(鑽研、研究)的現代常用義項有清晰定義,有助于把握“枯研”在當代語境下的理解方向。
  3. 古代文獻用例: 雖然“枯研”作為固定詞組在現代大型詞典中可能未被單獨列為詞條(因其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但其含義在古典文獻中有所體現。其構成和理解嚴格遵循古漢語字義組合規律。研究古漢語詞彙的學者論著中也可能涉及對此類合成詞的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枯研”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枯研”指幹涸的硯池(即硯台中無墨或墨汁已幹的狀态)。其拼音為kū yán,常見于古漢語文獻中,例如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東湖次及之韻》曾用“醉墨幾番枯研滴”描述研墨作詩的情景。


二、字義分解

  1. 枯(kū):

    • 本義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幹癟,如“枯草”“枯井”;
    • 引申為無生趣或幹涸,如“枯燥”“枯坐”。
  2. 研(yán):

    • 指研磨、深入探求,如“研墨”“研究”。

三、文學例句

元代詩人元好問在《東湖次及之韻》中寫道:“竹溪花島要君詩,醉墨幾番枯研滴。”此處“枯研”既指硯台幹涸,也暗喻詩人反複斟酌、耗盡心力創作的狀态。


四、注意

部分網絡資料(如、5)将“枯研”誤釋為“鑽研學問導緻身心憔悴”,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綜合高權威性來源(如漢典、查字典等),建議以“幹涸的硯池”為準确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結懸鹑白樸寶穑本命褊心秕谷兵不厭詐伯克財馬儲後摴蒱錦詞正理直玳瑁筵凍醴繁綠廢話連篇複數管束沆浪涵演厚愛厚貎深辭活歡機伶鬼峻崿控咽誇異捆縛褲筒臨兒國露七露八謾生毛葫蘆兵眇眇忽忽念省鵬鹪平安符平型關清醪清適鵲錦趨媚讓坐熱電任選入籍上捐聖誕樹勝流詩妖釋宥阘鞠晚節香瓦甕五鬥解酲汙罇想到銷解細菜斜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