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官俸養親。古人認為官俸本為養親之資。 漢 焦贛 《易林·革之觀》:“飛不遠去,法為罔待,祿養未富。”《魏書·辛雄傳》:“﹝ 辛雄 ﹞又為《祿養論》,稱 仲尼 陳五孝,自天子至庶人無緻仕之文……以為宜聽祿養,不約其年。” 唐 司空圖 《盧公神道碑》:“祿養之榮,孝敬之美,一時罕及也。” 明 高明 《琵琶記·風木馀恨》:“你今日榮歸故裡,光耀祖宗,雖是他生前不能享你的祿養,死後亦得沾你的恩典。” 清 唐孫華 《暮春雜詩》之五:“至今虛祿養,早計失躬耕。”
“祿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以官俸奉養父母,強調古代官員用俸祿履行孝道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祿”指官吏的俸祿,“養”意為贍養。合指官員用俸祿供養雙親,體現了古代“忠孝一體”的觀念。古人認為,做官獲得的俸祿本質是用于贍養父母,而非個人享受。
出處 | 例句 | 說明 |
---|---|---|
漢·焦贛《易林》 | “祿養未富” | 反映漢代祿養觀念 |
《魏書·辛雄傳》 | “宜聽祿養,不約其年” | 讨論祿養與退休制度 |
唐·司空圖《盧公神道碑》 | “祿養之榮,一時罕及” | 唐代對祿養的推崇 |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倫理或文學賞析。其背後“經濟供養+精神盡孝”的雙重内涵,仍對現代家庭倫理有啟發意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魏書》《易林》等古籍原文(參考、6)。
祿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祿”和“養”兩個字。它的意思是賞賜和撫養。
祿字的拆分部首是示部,筆畫數為9畫;養字的拆分部首是八部,筆畫數為7畫。
祿養這個詞是從古代儒家經典文獻中提取而來。祿有給予的義務,養有撫育的義務,祿養的含義就是賞賜和撫養。
祿養的繁體字為祿養。
在古代,祿和養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祿的古字形為圥,養的古字形為福。
1. 兒子通過考試,得到了國家的祿養。 2. 這位富商慷慨解囊,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提供了祿養。
祿養可以與其他詞語結合形成新的詞彙,例如:祿位、奉養、歲賜。
賞賜、供養、德政、恩賜。
剝奪、斷絕、斷供、貧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