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淺黃色與淺青色。亦指這兩種顔色的織物。《後漢書·輿服志下》:“公主、貴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錦綺羅縠繒,采十二色,重緣袍……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黃紅緑。賈人,緗縹而已。”
(2).古人常用淺黃或淺青色布帛作書衣。因以指書卷。 南朝 梁簡文帝 《大6*法頌》:“詩書乃陳,緗縹斯備。” 唐 李賀 《自昌谷到洛後門》詩:“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芸。” 宋 範成大 《次韻劉韶美大風雨壞門屋》:“雲煙揮翰墨池翻,緗縹如山晝掩關。”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缃缥漢語 快速查詢。
“缃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顔色組合:
“缃”指淺黃色,“缥”指青白色(或淡青色),合稱代指這兩種顔色的織物。古代常以這兩種顔色的布帛制作衣物,例如《續漢書志·輿服志》中提到商人(賈人)穿着“缃缥而已”。
絲織品特征:
“缥”本身可指青白色的絲織品,如書卷的封套(“缥帙”),而“缃缥”組合進一步擴展為代指這類輕薄的布料。
古人用淺黃、青白色布帛包裹書籍或作書衣,因此“缃缥”逐漸成為書卷的代稱。例如《梁書·王僧孺傳》中以“含吐缃缥之上”形容文人對書籍的珍視與研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缥”的單字釋義(如“缥缈”),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缃缥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色彩柔和、輕盈飄逸的樣子。它常用來形容綢緞、雲霞等物體的顔色和質感。
缃缥的拆分部首是纟(絲),共有14個筆畫。
據考證,缃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篇中。在古代文人的筆墨之中,缃缥一詞常常用來形容逍遙自在、輕松愉悅的心境。
缃缥的繁體字是「緗縹」。
根據《說文解字》,缃缥的古代寫法是「襄襓」。
1. 晨曦之間,天空染上了一絲缃缥的顔色。
2. 她穿着一襲缃缥的綢緞裙子,顯得婉約動人。
缃缥若夢、缃绮之眼、缥缈、缥缈悠遠
淡雅、柔和、輕盈
豔麗、粗犷、沉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