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無後諸侯之鬼,為諸侯所立五祀之一。《禮記·祭法》:“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 孔穎達 疏:“曰公厲者,謂古諸侯無後者,諸侯稱公,其鬼為厲,故曰公厲。”
“公厲”是一個古代祭祀相關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公厲指古代無後代繼承的諸侯之鬼,屬于諸侯設立的“五祀”之一。這一概念源自《禮記·祭法》,其中記載諸侯需為國家設立五種祭祀對象,公厲是其中之一。
《禮記·祭法》明确提到:“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 孔穎達對此的注解是:“公厲者,謂古諸侯無後者,諸侯稱公,其鬼為厲,故曰公厲。” 即古代諸侯若無子嗣,死後被稱為“公”,其鬼魂因無人祭祀可能化為“厲鬼”,故設立“公厲”之祀以安撫。
需區分“公厲”與“公曆”(陽曆紀年法)。後者是國際通用的曆法體系,與祭祀無關。
公厲是一個漢字詞語,************嚴厲、公道正派的意思。
公厲的部首是廠,由10個筆畫組成。
公厲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傅說》中,用以形容施行公法嚴正、處理公事公道的官吏。
繁體字為「公厲」。
在古代,公厲的寫法可能有所改變,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古今漢字的演變是一個複雜而漸進的曆史過程。
他是一位公厲的法官,對待每個案件都極為公正。
公正、公道、公正厚道、公案等。
公正、正直、公道、廉正等。
不公、不正、不厚、不法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