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制的律管。《漢書·律曆志上》“竹曰管” 唐 顔師古 注:“ 漢章帝 時, 零陵 文學 奚景 於 泠道 舜 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
“白玉琯”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指白玉制成的律管(古代樂器或禮器)。琯本為玉制飾物,象征珍貴與華麗,白玉則代表純潔高雅,二者結合既體現材質貴重,也暗含音律的莊重性()。
曆史典故
根據《漢書》和《風俗通》記載,白玉琯與舜帝相關:相傳西王母曾向舜進獻白玉琯,象征神人和諧。至漢章帝時期,官員奚景在舜祠下發現此物,印證了玉制律管的史實()。
文化象征
除作為禮樂器具,白玉琯也被用于形容才華出衆、文采斐然的女子,比喻其兼具美貌與才情,如玉般高潔()。
材質演變
早期律管以玉制作,後逐漸改用竹制,唐代顔師古注《漢書》時特别提及這一變化,說明白玉琯具有特殊曆史意義()。
補充說明:不同文獻對“白玉琯”的解讀略有差異,建議結合《詩經》《漢書》等典籍進一步考證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